保罗·萨缪尔森定义 编辑

保罗·萨缪尔森是谁?

保罗·萨缪尔森是一位著名的学术经济学家,他在这一领域留下了持久的印记。1970年,萨缪尔森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美国人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由于他杰出的贡献,萨缪尔森在获奖时因提高了“经济理论的科学分析水平”而受到表扬。他的遗产包括一本名为经济学:介绍性分析, 第一次出版于1948年,目前是第19版,有40种语言。

关键要点

  • 保罗·萨缪尔森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1970年获得诺贝尔奖。
  • 萨缪尔森是许多领域的主要理论经济学著作的作者,也是美国最受欢迎的经济学教科书之一。
  • 萨缪尔森发展了新古典综合理论,它结合了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理解保罗·萨缪尔森

萨缪尔森曾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和后来的哈佛大学,在那里他被授予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的1941年博士论文是他的研究基础经济分析基础s、 萨缪尔森于1947年由哈佛出版社出版。25岁时,他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并在那里度过余生,32岁时成为正式教授。在麻省理工学院期间,萨缪尔森教授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经济学原理,并继续研究经济学的许多方面经济理论。

萨缪尔森还曾担任肯尼迪和约翰逊两位总统的顾问,后来又担任美国财政部、预算局和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顾问,克林顿总统在向萨缪尔森颁发国家科学奖章时赞扬了他对经济学的贡献,赞扬他在60年的职业生涯中对经济科学做出了“根本性的贡献”。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既是一个严肃的技术专家,又是一个民粹主义者,他深入研究了消费理论、现代经济学等密集的研究课题福利经济学,线性规划,凯恩斯经济学,经济动力学,国际贸易理论,以及逻辑选择和最大化,同时还与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合著了一篇关于经济问题的专栏新闻周刊 杂志。

萨缪尔森于2009年去世,享年94岁。在他辉煌的职业生涯中,他在经济学领域担任教师、研究员、演讲者以及学生和同事的顾问。

研究

萨缪尔森的开创性工作,经济分析基础s、 为他卓有成效的学术经济学家生涯奠定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这部著作明确地将他的经济分析置于形式数理逻辑的语言中,成为经济理论和研究的主导范式,直至今天。基础介绍了经济分析,主要集中在约束优化和均衡的各种问题的制定和探索上经济首先介绍了新古典主义合成法,它结合了新古典主义微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 数学宏观经济学。在这两本书建立的框架内,萨缪尔森将建立他的研究生涯的剩余部分。

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萨缪尔森倾向于在两个方面保持平衡自由市场技术官僚对经济的调控. 他认为,单个市场通常倾向于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实现效率微观经济学有道理,但是宏观经济 总体上效率不高。萨缪尔森提出他的理论是根据个人的理性选择来运作的,但他不相信自由市场会自我稳定。他强烈批评了他那个时代的自由市场经济学家,并多次发表过于乐观的预测,认为苏联经济将在1980年代或1990年代超越美国经济;

微观经济学

萨缪尔森提出了显露偏好 它认为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可以从他们的行为中推断出来。他将约束优化的数学应用于消费者行为,处理的是消费者的选择所揭示的偏好,而不是假定的效用函数。他还对福利理论做出了贡献,包括确定经济变化是否会改善福利的林达尔-鲍恩-萨缪尔森标准;

财政理论与公共财政

萨缪尔森对有效市场假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用数学证明说,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么资产价格将遵循随机游走,不过他也认为,观察资产价格的随机游走并不能证明金融市场是有效的(他确实相信金融市场是有效的)。在公共财政理论方面,他发展了公共物品理论和私人物品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物品最优融资理论。

宏观经济学

萨缪尔森帮助发展和普及了新凯恩斯主义的数学宏观经济学,包括世代重叠模型,以及利用乘数和加速器效应来解释商业周期和衰退。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引入了新古典综合理论。这种观点认为,在充分就业和宏观经济均衡的情况下,一个以新古典微观供求经济学为基础的经济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发挥作用。然而,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更好地描述了宏观经济,并支持必要的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以实现和维持充分就业的条件,而这正是微观经济市场有效运作所需要的。这一经济学的一般概念仍然是经济学和经济政策的主导范式。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词条统计

浏览:58 次

字数:5582

最后编辑:7 年前

编辑次数:0 次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