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规则定义 编辑

泰勒法则是什么?

泰勒法则(有时被称为泰勒法则或泰勒原理)是一种计量经济学模型,描述了美联储的经营目标与通货膨胀率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泰勒规则被解释为一种预测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方法,也被解释为固定规则策略 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指导货币政策。该规则由一个公式组成,该公式将美联储的短期利率操作目标与两个因素联系起来:实际通胀率与预期通胀率之间的偏差,以及实际GDP增长率与预期GDP增长率之间的偏差。

关键要点

  • 泰勒规则是一个公式,可以用来预测或指导央行应如何因经济变化而改变利率。
  • 泰勒法则建议,当通胀率或GDP增长率高于预期时,美联储应该提高利率。
  • 批评人士认为,泰勒原理不能解释经济的突然波动。

理解泰勒规则

在经济学中,泰勒法则本质上是预测 用来确定利率应该是多少的模型,以便使经济转向稳定的价格和充分就业。泰勒规则建议,当通胀率高企或就业率超过充分就业水平时,美联储应加息。相反,当通货膨胀和就业水平较低时,泰勒法则意味着利率应该降低。

泰勒规则是由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约翰泰勒(John Taylor)于1992年至1993年发明并发表的,他在1993年的一项开创先例的研究《实践中的自由裁量权与政策规则》中概述了这一规则; 泰勒继续完善规则,并在1999年对公式进行了修正。

泰勒规则公式

泰勒方程如下:

r=p+0.5y+0.5(p-2)+2

哪里:

  • r=名义联邦基金利率
  • p=通货膨胀率
  • y=当前实际GDP与GDP长期线性趋势之间的百分比偏差;

更简单地说,这个等式表示,美联储将通过实际通胀率与美联储预期通胀率(假设为2%)之间的差距,以及观察到的实际GDP与假设目标GDP之间的差距,以恒定的线性增长率(由Taylor以2.2%的增长率计算)来调整其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大约1984年至1992年)。这意味着,当通胀率上升到2%以上或实际GDP增长率上升到2.2%以上时,美联储将提高其目标联邦基金利率,当其中任何一个低于各自的目标时,将降低目标利率;

这个等式的目的是研究潜在的利率目标;然而,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这样的任务是不可能的。为了比较通货膨胀率和非通货膨胀率,一个经济体的总谱必须以价格来观察。根据央行行长们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这一公式往往会有所不同。

其他考虑因素

对许多人来说,泰勒规则有几个缺点,最严重的是它不能解释突然发生的事件冲击 或者经济的转折,比如股市或房地产市场崩盘。泰勒在研究和最初制定规则时承认了这一点,并指出,面对这种冲击,严格遵守政策规则并不总是合适的。泰勒法则的另一个缺点是,如果通货膨胀和GDP增长方向相反,它可以提供模棱两可的建议。

在经济增长停滞和高通胀时期,例如滞胀 泰勒法则对政策制定者几乎没有什么指导意义,因为等式中的项往往会相互抵消。尽管该规则的若干问题尚未解决,但许多央行认为泰勒规则是一种有利的做法,一些研究表明,使用类似规则可能会提高经济绩效;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词条统计

浏览:27 次

字数:3755

最后编辑:6年前

编辑次数:0 次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