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方便

(名數)小乘之七賢位也,是為入見道之聖位之方便行位。故曰方便。【參見: 七賢】。【又】天台涉於諸教立二種之七方便:第一為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藏教之菩薩乘,通教之菩薩乘。別教之菩薩乘。此七方便依藥草喻品三草二木之意而立者。法華玄義六曰:「章安云:或以七方便根性為七子,謂人天二乘三教菩薩。」第二為藏教之聲緣二人,通教之聲緣菩三人與別教之菩薩,圓教之菩薩也。是在斷見思二惑上立之。見七帖見聞。 [Dfb]即小乘的三賢四善根。三賢是五停心觀、別相念處、總相念處。四善根是暖、頂、忍、世第一法。 [ChenYi]﹝亦名七賢,出天台四教儀集註﹞##方,謂方法。便,謂便宜,猶善巧也。謂一切眾生,欲出三界,斷除煩惱惑業,而證真空涅槃之理,必先以此七種法門,而為方便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一、五停心〕,停,止也,住也。心,即慮知心也。謂眾生多貪者,以不淨觀治之。多瞋者,以慈悲觀治之。多散者,以數息觀治之。愚癡者,以因緣觀治之。多障者,以念佛觀治之。修此五法,能止住五種妄心,故名五停心。(因緣觀者,謂觀十二因緣也。)##〔二、別相念〕,別,謂各別。相,謂行相,念,即觀也。謂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四種行相,各別不同,故名別相念。##〔三、總相念〕,總相者,以身受心法,四種一念俱觀。如觀身不淨,則知受心法皆不淨。乃至觀法無我,則知身受心亦無我,故名總相念。##〔四、煖位〕,煖者,從喻立名。以前別相、總相、念處觀於四諦之境,能發相似之解,伏煩惱惑,得佛法氣分。猶如鑽木求火,火雖未現,先得煖氣,故名煖位。(四諦者,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也。相似解者,謂於真空之理,雖未真證,已有相似之解也。)##〔五、頂位〕,頂者,謂修四諦法所得相似之解,轉復增勝,定觀分明,在於煖位之上。如登山頂,觀望四方,悉皆明了,故名頂位。##〔六、忍位〕,忍者,忍可也。謂由前所得相似之解,增進善根,於四諦境,堪忍樂欲,故名忍位。##〔七、世第一位〕,世,即世間也。謂修四諦行,至此漸見法性,將入初果,雖未得於聖道,而於世間稱為第一,故名世第一位。(初果,即須陀洹果也。) [SanZunFaSu]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