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眉苦目
注音:ㄔㄡˊ ㄇㄟˊ ㄎㄨˇ ㄇㄨˋ 拼音:chóu méi kǔ mù 猶「愁眉苦臉」。眉頭緊皺,苦喪著臉。形容憂傷、愁苦的神色。※語或出《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愁眉不展」、「愁眉淚眼」01.《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二回:「只見一個人在那裡和亮臣說話,不住的噯聲歎氣,滿臉的愁眉苦目。」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愁眉苦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愁眉苦臉」的意思是眉頭緊皺,苦喪著臉。形容憂傷、愁苦的神色。一般認為典源可能出自《儒林外史》第四七回。這一篇主要是敘述一個出身大家、學問淵博的人虞華軒的故事。他的父親太守公是個清官,當初在任上時,清苦過日,積了一些銀子。太守公告老還鄉後,即不管家務。虞華軒在家鄉守著幾畝田,看到家鄉五河縣的人都只會奉承彭鄉紳,不然就只看重那些捧著銀子買田的人,沒人把他放在眼中。他心中有氣,便每年叫興販田地的人來,說要買田、買房子,說得差不多了,卻臭罵那些人一頓,不買了,以此尋開心。一日他叫了成老爹來,說要買田,等成老爹把賣主帶上縣,要給成老爹的酬庸也談好了,虞華軒又說不買了。把成老爹氣的愁眉苦臉,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幾個鄉裡人去了。「愁眉苦臉」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形容憂傷、愁苦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