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

注音:ㄈㄨˋ ㄐㄧㄥ ㄑㄧㄥˇ ㄗㄨㄟˋ 拼音:fù jīng qǐng zuì 背著荊條,前往對方居所自請責罰。典出《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後用「負荊請罪」比喻主動向對方承認錯誤,請求責罰和原諒。△「刎頸之交」 典出:《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 近義成語:肉袒牽羊 典故說明:據《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載,戰國時代,趙國有兩個賢臣,一個是藺相如,一個是廉頗。藺相如因為在與秦國的兩次外交攻防戰中,憑藉著勇氣與機智使趙國處於不敗之地,所以官階升至上卿,朝廷朝會時的位置還在大將軍廉頗之上,廉頗因而十分不滿。他認為自己一直以來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屢屢建功,而藺相如只不過會逞口舌之能,便從一個出身卑賤、微不足道的門客,官至上卿,實在讓人無法忍受。廉頗於是宣稱:一定要找機會羞辱藺相如。藺相如聽說了以後,便刻意迴避廉頗,常常以生病為由不出席朝會。在路上遠遠地看到廉頗,也要車夫先把車拉開躲到一邊。結果,大家都認為藺相如畏懼廉頗,廉頗因此十分得意。藺相如雖然不以為意,但他的門客、親信卻對他怯懦的行為感到不滿,引以為恥,紛紛求去。這時藺相如才解釋說:「我敢公然地在朝廷上叱責秦王和羞辱他的臣子,又怎麼會怕廉將軍呢?只是想到秦國之所以至今不敢出兵攻打趙國,是因為對我們兩個人有所顧忌。如果我們互相爭鬥,有任何一方傷亡,都可能會使國家遭致兵禍。國家的安危當然重於私人的恩怨,所以我才會不斷地忍讓啊!」後來這番話傳到廉頗耳中,他覺得非常慚愧,於是脫了上衣露出臂膊背負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家認錯。藺相如並不怪罪他,兩人反而從此成為生死與共的好朋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負荊請罪」,用來比喻主動向對方承認錯誤,請求責罰和原諒。 語義說明:背著荊條,前往對方居所自請責罰。 &比喻主動向對方承認錯誤,請求責罰和原諒。 使用類別:用在「懺悔認錯」的表述上。&用在「懺悔認錯」的表述上。 例句:當年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是有感於藺相如的寬容大度。 廉頗負荊請罪的行為所以被肯定,就是大家佩服他知錯能改的勇氣。 & 追究起來,這事錯在你,趕緊負荊請罪去吧! 對於他負荊請罪,勇於悔改的作法,我深感欽佩。 昨天言語多有冒犯,今天特來負荊請罪,請您多包涵。 王先生又鞠躬又送花,只因誤會了太座,不得不負荊請罪。 既然已知是自己的錯,除了負荊請罪以求對方寬容,還有什麼好辦法?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