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拜之交

注音:ㄅㄚ ㄅㄞˋ ㄓ ㄐㄧㄠ 拼音:bā bài zhī jiāo 八拜,行禮八次,古時對父執輩所行的禮節。「八拜之交」指結拜為異姓兄弟姊妹的朋友。※語或出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 典出:※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 近義成語:金蘭之契,桃園結義,義結金蘭 典故說明:元代王實甫《西廂記》,是根據唐代元稹〈鶯鶯傳〉(一名〈會真記〉)改寫鋪陳而成的雜劇,內容是寫張君瑞與崔鶯鶯的戀愛故事,和《鶯鶯傳》不同的是,結局是完滿團圓。典源這裡節錄的是,張君瑞第一次出場向觀眾所作的自我介紹。敘述他在赴京趕考途中,路經河中府蒲關,是老友杜確所鎮守的地方,在當年還是同郡同學時,兩人曾結拜為異姓兄弟的好朋友。古時候因為對父執輩須行八拜禮,所以朋友若相交親密如同手足,經過約定,互視對方父執如同自己的親人,即可稱為「八拜之交」。後來「八拜之交」可能就是出自此處,被用來指結拜為異姓兄弟姊妹的朋友。 語義說明:指結拜為異姓兄弟姊妹的朋友。 使用類別:用在「結拜之交」的表述上。 例句:老王是我八拜之交的兄弟,他的事我不能不管。 我們兩家父執輩是八拜之交,所以兩家淵源極深。 我們既有八拜之交的情義,你有困難,我怎能袖手旁觀? 幫助我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八拜之交,情同手足的王大哥! 世態炎涼,縱然是八拜之交的兄弟,也難保不會翻臉不認人。 劉、關、張三人在桃園八拜之交的故事,幾成後代義結金蘭的藍本。 皇天為證,今天我們兩人意氣相投,決定結為八拜之交,日後兄弟相稱。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