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首畏尾
注音:ㄨㄟˋ ㄕㄡˇ ㄨㄟˋ ㄨㄟˇ 拼音:wèi shǒu wèi wěi 前也畏懼,後也畏懼。語出《左傳.文公十七年》。後用「畏首畏尾」形容疑慮顧忌,膽小怕事。△「左顧右盼」、「鹿死不擇音」、「鋌而走險」 典出:《左傳.文公十七年》 近義成語:左顧右盼,畏葸不前,猶豫不決,縮手縮腳,瞻前顧後 反義成語:一往直前,勇往直前,挺身而出,敢作敢為,無所畏懼 典故說明:據《左傳.文公十七年》載,在春秋時代晉、楚兩國爭相當諸侯的盟主,有一次晉國大會諸侯,卻不見鄭國來參加,因此懷疑鄭國有二心。鄭國國君於是寫了一封信給晉國國君說:我國雖小,但三年來多次朝見晉君,盡了最大的誠意,但是你們還是懷疑我們的忠誠,那麼只有走上亡國的下場了。現在我國的處境是前頭也怕,後頭也怕。既害怕楚國來攻,又擔心晉國來犯,當我們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像被獵人追捕的鹿一樣,為了逃命,匆忙之間,無法審慎選擇庇護之所。如果晉國過分威逼,鄭國在窮途末路之餘,即使會走上滅亡的下場,也會用全副兵力抗晉,或倒向楚國。後來「畏首畏尾」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疑慮顧忌,膽小怕事。 語義說明:形容疑慮顧忌,膽小怕事。 使用類別:用在「顧忌畏縮」的表述上。 例句:他遇事畏首畏尾,難堪大任。 他那畏首畏尾的個性,讓他錯失了許多良機。 你做事過分謹慎了,變得畏首畏尾,毫無魄力。 你是不是出了什麼事?怎麼老是一副畏首畏尾的樣子? 你既然問心無愧,就該向大家解釋清楚,不要畏首畏尾。 開創事業充滿挑戰,不能因為一次失敗就畏首畏尾地不敢行動。 我們要的是剛毅果斷的男子漢,而不是像你這樣畏首畏尾的懦夫。 教育學生既要他們虛心學習,也要他們敢於創新,不要畏首畏尾。 做事情只要有周密的計畫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何必瞻前顧後,畏首畏尾呢? 我就是信任你,才把任務託付給你。你就放手一搏,不要畏首畏尾,故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