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竹在胸

注音:ㄔㄥˊ ㄓㄨˊ ㄗㄞˋ ㄒㄩㄥ 拼音:chéng zhú zài xiōng 即「胸有成竹」。指畫竹之前,心中早已有了竹子的完整形象。#語本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ㄩㄣˊ ㄉㄤ)谷偃竹記〉。後用「胸有成竹」比喻處事有定見。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胸有成竹」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文同(西元1018∼1079),字與可,北宋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縣東)人。擅長詩文書畫,以畫竹及山水聞名。和蘇軾是表兄弟,也是感情深厚的好朋友。宋神宗元豐二年七月七日,蘇軾在曝晒書畫時,找到了文與可贈送給他的〈篔簹谷偃竹圖〉。因為當時文與可已經過世,睹物思人,於是以此畫為篇名,寫下〈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文中敘述文與可畫竹的理論和對文與可的懷念。文與可十分喜愛竹子,所以在窗前種了一大片竹子,無論晴雨寒暑,都仔細觀察竹子的生長情形和姿態變化。文與可曾告訴蘇軾說:「畫竹之前,胸中必須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然後心手相應,如此才能將竹子生動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段文字成為古代重要的繪畫理論。後來「胸有成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處事有定見。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