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ept-Language - HTTP 编辑
Accept-Language
请求头允许客户端声明它可以理解的自然语言,以及优先选择的区域方言。借助内容协商机制,服务器可以从诸多备选项中选择一项进行应用, 并使用 Content-Language
应答头通知客户端它的选择。浏览器会基于其用户界面语言为这个请求头设置合适的值,即便是用户可以进行修改,但是这种情况极少发生(因为可增加指纹独特性,通常也不被鼓励)(译者注:通常只在测试网站的多语言支持时手动修改它;或为进一步减少指纹独特性,改为最常见的英文)。
当服务器无法通过其他方式来确定应当使用的语言时——例如某一特定的 URL,这是用户明确指定的——这个请求头可以用作提示。建议服务器端永远不要覆盖明确指定的信息。Accept-Language
消息头的内容通常不在用户的掌控之中(例如在国外旅行时到提供网络服务的场所上网);另外用户可能会想要浏览非本地用户界面语言的页面。
如果服务器不能提供任何可以匹配的语言的版本,那么理论上来说应该返回一个 406
(Not Acceptable,不被接受)的错误码。但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这种方法很少被采用,取而代之的是将其忽略。
Header type | Request header |
---|---|
Forbidden header name | no |
CORS-safelisted request-header | yes |
语法
Accept-Language: <language> Accept-Language: * // Multiple types, weighted with the quality value syntax: Accept-Language: fr-CH, fr;q=0.9, en;q=0.8, de;q=0.7, *;q=0.5
指令
<language>
- 用含有两到三个字符的字符串表示的语言码或完整的语言标签。除了语言本身之外,还会包含其他方面的信息,显示在中划线("-")后面。最常见的额外信息是国家或地区变种(如"en-US")或者表示所用的字母系统(如"sr-Lat")。其他变种诸如拼字法("de-DE-1996")等通常不被应用在这种场合。
*
- 任意语言;
"*"
表示通配符(wildcard)。 ;q=
(q-factor weighting)- 此值代表优先顺序,用相对质量价值表示,又称为权重。
示例
Accept-Language: de Accept-Language: de-CH Accept-Language: en-US,en;q=0.5 Accept-Language: zh-CN,zh;q=0.8,zh-TW;q=0.7,zh-HK;q=0.5,en-US;q=0.3,en;q=0.2
规范
规范 | 标题 |
---|---|
RFC 7231, section 5.3.5: Accept-Language |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1.1): Semantics and Context |
浏览器兼容性
BCD tables only load in the browser
The compatibility table in this page is generated from structured data. If you'd like to contribute to the data, please check out https://github.com/mdn/browser-compat-data and send us a pull request.
参见
- HTTP 内容协商
- 表示此 Header 的内容协商结果的消息头:
Content-Language
- 其他类似的消息头:
TE
、Accept-Encoding
、Accept-Charset
、Accept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