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Basic explanation
儆  jǐng ㄐㄧㄥˇ
 1. 使人警醒,不犯过错:~戒。~省(xǐng )(使人觉悟、反省)。惩一~百。以~效尤。
 2. 古同“警”,警报。
详细解析
Detailed explanation
◎ 儆 jǐng
〈动〉
(1) (形声。从人,敬声。本义:警戒,戒备)
(2) 同本义
[guard;warn;outpost]
儆,戒也。--《说文》
儆,备也。--《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注
使府人库人各儆其事。--《左传·昭公十八年》
令司官、巷伯儆宫。--《左传·襄公九年》
(3) 又如:儆悟(儆醒。儆戒,醒悟);儆守(戒备防守);儆惧(戒惧;警惕和畏惧);儆懔(戒惧);儆戢(戒惧而有所收敛);儆儆(不安的样子);儆动(戒惧不安);儆畏(警惕和畏惧;戒惧)
(4) 告诫;警告
[warn]
夜儆百工。--《国语·鲁语》
乃儆公仲之行。--《战国策·韩策》
所以儆人臣也。--《孔子家语·五仪》
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左传·宣公十二年》
宜杀一儆百。--龚自珍《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词性变化
◎ 儆 jǐng
〈名〉
(1) 警报,紧急情况
[alarm]
若今时儆跸。--《周礼·夏官·隸仆》
(2) 又如:儆急(紧急
[事件],一般指军情)
中文輸入法 Input Methods
仓颉 CāngjiéOTRK
郑码 ZhèngmǎNEJM
四角号码 Four Corner28240
UnicodeU+5106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