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嘴花舌
注音:ㄏㄨㄚ ㄗㄨㄟˇ ㄏㄨㄚ ㄕㄜˊ 拼音:huā zuǐ huā shé 猶「花言巧語」。形容虛假而動聽的言語。語出《朱子語類.卷二○.論語.學而篇》。△「甜言蜜語」01.《石點頭.卷四.瞿風奴情愆死蓋》:「那鳳奴年已一十五歲,已解人事,見孫三郎花嘴花舌,說著渾話,把娘一扯說道:『進去進去,可恨這後生,在那裡調嘴,我們原不該出來觀看。』」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花言巧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論語》裡曾記載孔子的一段話:「巧言令色,鮮矣仁!」意思是話說得很動聽,臉色裝得很和善,可是一點也不誠懇,這不是仁的表現。宋代理學家朱熹在與學生講解這段話時,解釋說:「做任何事都要有誠心,沒有誠心便是不仁。說話動聽、和顏悅色,本來就應該這樣,而且也不害事,但如果為了取悅別人而不誠心的話,那是不可以的。」「巧言」二字有人解釋為說話不誠懇,朱熹告訴學生說:「依我之見,巧言是指虛假好聽的話,今天有不少讀書人舞文弄墨,妙筆生花,但寫的盡是些言不及義的文章,就是所謂的巧言,也就是『花言巧語』。」朱熹用「花言巧語」來解釋《論語》裡的「巧言」二字,後來「花言巧語」就被用來形容虛假而動聽的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