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世窃名

注音:ㄊㄡ ㄕˋ ㄑㄧㄝˋ ㄇㄧㄥˊ 拼音:tōu shì qiè míng 猶「欺世盜名」。「欺世」,欺騙世人。※語或本《韓非子.詭使》。「盜名」,盜取名譽。語出《荀子.不苟》。「欺世盜名」比喻欺騙世人,盜取名譽。△「沽名釣譽」01.漢.王符《潛夫論.務本》:「今多務交遊,以結黨助;偷世竊名,以取濟渡。」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欺世盜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欺世盜名」係由「欺世」及「盜名」二語組合而成。 「欺世」是出自《韓非子.詭使》。戰國七雄中的韓國,因為飽受強鄰秦國的威脅,加上國君無能,人心渙散,以致內憂外患交迫,隨時都可能亡國。韓非身為韓國的諸公子之一,曾在荀子門下受業學習,希望能用一己之才,為國效力,挽救國勢。他雖屢次上書勸諫韓王,卻無法受到重用。於是他把滿腔壯志雄心,寫成《韓非子》一書。在〈詭使〉篇中韓非認為,君主掌握法度,是為了要擁有生殺的權柄,然而現在遵守法度,想要忠心侍奉君主的人,卻不得進見;而言語巧詐,行為姦軌,僥倖得以偷欺於世的人,反而能夠常常接近君王,得到重用。 「盜名」則是出自《荀子.不苟》。荀子認為:富貴是人性所愛,貧賤是人性所惡,如果有人厭惡富貴,喜愛貧賤,這是違反人性,用來盜取聲望的作法。這兩個典源,一見「偷世」,一見「盜名」,後來被合用演變成「欺世盜名」,用來比喻欺騙世人,盜取名譽。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