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踞龙蹲
注音:ㄏㄨˇ ㄐㄩˋ ㄌㄨㄥˊ ㄉㄨㄣ 拼音:hǔ jù lóng dūn 蹲,猶「踞」。「虎踞龍蹲」猶「龍蟠虎踞」。「龍蟠虎踞」之「蟠」,典源作「盤」。蟠,盤伏、盤曲。「龍蟠虎踞」形容像神龍盤曲、猛虎蹲坐著。#語本《西京雜記》卷六。後用「龍蟠虎踞」形容地勢雄偉險要。01.唐.李商隱〈亂石〉詩:「虎踞龍蹲縱復橫,星光漸減雨痕生。不須併礙東西路,哭殺廚頭阮步兵。」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龍蟠虎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龍蟠虎踞」典源作「龍盤虎踞」。「龍蟠虎踞」形容像神龍盤曲、猛虎蹲坐著。漢朝時的魯恭王得到一塊文木,中山王劉勝替這塊文木寫了一篇〈文木賦〉,用「龍蟠虎踞」來形容文木的美姿,就像神龍盤曲、猛虎蹲坐。又根據晉朝張勃《吳錄》的記載,東漢末年劉備曾經派遣諸葛亮到金陵(今南京)。諸葛亮到了南京後,看到那裡的地勢,東邊有座像巨龍盤曲的鍾山,西邊是像猛虎蹲坐的石頭城,地勢雄偉險要。他稱讚南京是:「鍾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所以後世常用「龍蟠虎踞」這句成語來形容地勢雄偉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