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跡蛛絲

注音:ㄇㄚˇ ㄐㄧ ㄓㄨ ㄙ 拼音:mǎ jī zhū sī 即「蛛絲馬跡」。蛛網的細絲與馬蹄的痕跡。比喻可供尋查推求的細微線索。◎語本唐.楊筠松《龍經.上經撼龍經.破軍星》。01.唐.楊筠松《龍經.上經撼龍經.武曲星》:「拋梭馬跡蛛絲長,梭中自有絲不斷。」(源)02.《花月痕》第五回總評:「草蛇灰線,馬跡蛛絲,隱於不言,細入無間。」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蛛絲馬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蛛絲,指蛛網的細絲;馬跡,指馬踏過的足跡。蛛絲微細,馬跡模糊,然多依稀可辨,兩者合用指隱約可尋的線索。《龍經》是一部講述風水地理的書籍,以龍喻地上山脈,配以九星,來定吉凶。該書〈上經撼龍經.武曲星〉中,有「拋梭馬跡蛛絲長,梭中自有絲不斷」,〈破軍星〉中也有「引到平處如蛛絲,欲斷不斷馬跡過,東西隱顯梭中絲」的文句,都是用蛛絲、馬跡來比喻地脈隱隱可尋。例如在形容貪狼破軍的地形時,說整個看來像是層層疊進之天梯,最高處有岩穴突出,樣子就像隻正在啼叫的公雞。從山頂有一條脈帶向下延伸,來到平地雖然不明顯,正有如蛛絲的樣子,欲斷不斷,有馬跡可尋;橫貫東西,也像藏於梭中的絲。後來,「蛛絲馬跡」就用以比喻隱約可尋的線索。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