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蜚语
注音:ㄌㄧㄡˊ ㄧㄢˊ ㄈㄟ ㄩˇ 拼音:liú yán fēi yǔ 「流言」和「蜚語」義同,都是指沒有根據的話,用於毀謗他人。#「流言」語出《書經.金縢》。「蜚語」語本《鶡冠子.武靈王》。「流言蜚語」本指製造不實的傳言,用來詆毀他人。後泛指謠言。「蜚」亦作「飛」。△「風言風語」 典出:「流言」:#《書經.金縢》*1* 「蜚語」:《鶡冠子.武靈王》 近義成語:風言風語,飛短流長,無稽之談 反義成語:言之鑿鑿 典故說明:「流語蜚語」係由「流言」及「蜚語」二語組合而成。 「流言」是出自《書經.金縢》,根據記載,周武王去世之後,由於成王年幼,由周公代為攝政,政權集於一人。武王之弟管叔和蔡叔疑周公有篡位之嫌,不利成王,便在國中散布謠言,挾武庚叛亂,後為周公所平。 「流言」一語亦見於《禮記.儒行》,裡頭描述士人之間的交往,有共同的志趣,相處起來很快樂,即使很久沒有見面,對彼此的信任也不會受到謠言的破壞,這樣才是真正的朋友。此處的「流言」亦是謠言的意思。 「蜚語」則是出自《鶡冠子.武靈王》,趙武靈王是一位有為的國君,他曾經教導人民胡服騎射,學習胡人的優點,來強大自己的國力。有一次他問龐煥說:「我曾經聽飛語流傳說:『百戰而能得勝,不是最好的;不戰而能得勝,才是最好的。』不知道你有什麼看法呢?」這裡的「飛語」指的是沒有根據的言論,同「蜚語」。後來這兩個典源合成「流言蜚語」,指製造不實的傳言,用來詆毀他人。後泛指謠言。 語義說明:泛指謠言。 使用類別:用在「傳聞流言」的表述上。 例句:這些人不斷地散布流言蜚語,真令人討厭。 眾所矚目的明星,最怕流言蜚語破壞名譽。 由於聽信了不實的流言蜚語,他跟朋友翻臉了。 受不了鄰人的流言蜚語,他決定離家出外發展。 經過一番調查,證實他就是這些流言蜚語的製造者。 種種流言蜚語使她傷心、痛苦,卻又不知如何辯白。 所謂謠言止於智者,何必為了流言蜚語而自尋煩惱呢? 這些流言蜚語是別有用心的人所散布,大家千萬別上當。 面對這些流言蜚語,她毫不畏縮,繼續做她認為應該做的事。 對手散布流言蜚語中傷抹黑,逼得他必須在第一時間內澄清事實。 有的演藝人員利用流言蜚語來打知名度,一旦傳出醜聞,又希望社會大眾尊重他們的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