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行一意

注音:ㄍㄨ ㄒㄧㄥˊ ㄧ ㄧˋ (變) ㄍㄨ ㄒㄧㄥˊ ㄧˊ ㄧˋ 拼音:gū xíng yī yì (變) gū xíng yí yì 即「一意孤行」。謝絕一切請託,按照己意獨立處理公事。語本《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張湯》。後用「一意孤行」形容人固執己見,獨斷獨行。△「我行我素」01.《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張湯》:「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源) 02.清.錢謙益〈父楫中議大夫原任通政司右通政先贈資政大夫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加贈光祿大夫太子太保戶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當先朝革鼎之時,直群相沸羹之會,孤行一意,惟知砥節而首公;榰柱眾言,不屑市名而避怨。」 03.清.黃宗羲〈翰林院庶吉子一魏先生墓誌銘〉:「然子一孤行一意,不肯附會。」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一意孤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意孤行」原作「孤行一意」。根據《史記》的記載,趙禹為人廉潔孤傲,執法嚴苛。從他做官以來,家中沒有食客。公卿登門拜訪,他也始終沒有回拜答謝,意在杜絕朋友賓客的請託,按照自己的意見獨立處理公事。後來「一意孤行」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本含有褒義,後轉用來形容人固執己見,獨斷獨行。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