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簡意深

注音:ㄧㄢˊ ㄐㄧㄢˇ ㄧˋ ㄕㄣ 拼音:yán jiǎn yì shēn 言詞簡潔意思深遠。賅,兼備。「言簡意賅」指言辭簡單而意思完備。語本宋.張載《張子全書.卷六.義理》。△「要言不煩」01.清.趙翼《甌北詩話.卷六.陸放翁詩》:「抑知所謂鍊者,不在乎奇險詰曲、驚人耳目,而在乎言簡意深,一語勝人千百。」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言簡意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言簡意賅」原作「詞簡意備」,見於宋.張載《張子全書.卷六.義理》。張載,宋代著名的理學家,服膺《易》、《禮》、《中庸》、孔孟之學,世稱橫渠先生。《張子全書》是集結其所有著作的總稱。其〈義理〉一篇中說明:人只要清楚明白心中所要堅守的正道,就不會被典籍載記所迷惑,即使孔孟的言論有紛雜錯亂的地方,也可以很清楚的掌握其意旨,不必經過太多思索就能改動紛錯的言辭,並刪除冗雜的文字,使得文辭變得簡潔扼要而意思卻很完備。後來「言簡意賅」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詞簡意備」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言辭簡單而意思完備。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