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萬里
注音:ㄓˇ ㄔˇ ㄨㄢˋ ㄌㄧˇ 拼音:zhǐ chǐ wàn lǐ 猶「咫尺天涯」。咫,周代八寸叫咫。咫尺,比喻距離很近。「咫尺天涯」比喻相距雖近,卻有如相隔天涯一般,無緣相見。語本唐.李中〈宮詞〉二首之一。△「尺幅千里」01.唐.林蘊〈上安邑李相公安邊書〉:「當昔漢室,彼為內府,囊賝走馬,曾不虛日,咫尺萬里,煙塵不動。」02.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一一七.北都潛丘臺崔相國應夢修觀驗》:「良久,復聆天樂笳簫之音,尋訪之意彌切,但四隅陡絕,咫尺萬里。」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咫尺天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代揚雄〈長楊賦〉:「且盲者不見咫尺,而離婁燭千里之隅。」已可見到「咫尺」一詞,用來形容距離很近。宮詞,是指專詠宮中瑣事的詩。唐代李中詩:「門鎖簾垂月影斜,翠華咫尺隔天涯。」意思是美人獨自在門戶深鎖簾幕垂下的房裡,望著窗外西斜的月亮,心想皇帝明明就在不遠的宮殿裡,卻見不到面,感覺好像相隔得很遙遠。後來「咫尺天涯」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相距雖近,卻有如相隔天涯一般,無緣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