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所云

注音:ㄅㄨˋ ㄓ ㄙㄨㄛˇ ㄩㄣˊ 拼音:bù zhī suǒ yún 言語模糊或內容空洞,無法得知意旨為何。語出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語無倫次」 典出: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據《文選.卷三七.表》引) 近義成語:不著邊際,語無倫次 反義成語:言簡意賅 典故說明:「不知所云」就是不知道在說些什麼,本來是自謙講得很雜亂,缺乏條理,後來多用於貶意,形容言語模糊或內容空洞。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志在攻魏以復中原,乃東和孫權,南平孟獲,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諸葛亮出師討伐魏前,曾撰寫〈出師表〉給後主劉禪,勸誡他要親近賢人,遠離小人,並且惕勵自省。文末諸葛亮寫道︰「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意思就是我諸葛亮將要出征,心情激動,一時之間涕淚直流,不知道該說什麼了,而在《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中,此處則作「不知所言」。後來「不知所云」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言語模糊或內容空洞,無法得知意旨為何。 語義說明:言語模糊或內容空洞,無法得知意旨為何。 使用類別:用在「言語含混」的表述上。 例句:一本好的書絕對條理清晰,不會讓人不知所云。 這篇文章的章法缺乏邏輯,看了幾次,仍是不知所云。 他雜七雜八地說了一堆,可是語焉不詳,根本不知所云。 他常常在狀況外,總是說一些前後不搭、不知所云的話。 他在臺上說得口沫橫飛,臺下的聽眾卻是一臉疑惑,不知所云。 他平日總是侃侃而談,但一遇到突發狀況就結結巴巴,會變得不知所云。 他的演講使用許多專業術語,還不時地夾雜外文,聽者都感到不知所云。 這篇文章,沒有主題和思想,內容空洞,語法紊亂,讀後根本不知所云。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