恂恂善诱
注音:ㄒㄩㄣˊ ㄒㄩㄣˊ ㄕㄢˋ ㄧㄡˋ 拼音:xún xún shàn yòu 猶「循循善誘」。善於循序漸進地誘導別人。語本《論語.子罕》。△「欲罷不能」01.《後漢書.卷八○.文苑列傳下.趙壹》:「豈悟君子,自生怠倦,失恂恂善誘之德,同亡國驕惰之志!」02.唐.白居易〈襄州別駕君事狀〉:「又別駕府君即世,諸子尚幼,未就師學;夫人親執詩書,晝夜教導,恂恂善誘,未嘗以一呵一杖加之。」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循循善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是春秋魯國陬邑人,魯定公時為大司寇,魯國大治。後因政治理念與權臣季桓子不合,周遊列國十三年,卻未受到其他國君的重用,返回魯國,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孔子秉持「有教無類」的精神,開平民教育的先河,有弟子三千人,顏淵是其中最賢能特出的一位。孔門後學記錄孔子應答弟子、時人以及弟子間的問答之語,而成《論語》一書,其中可見孔子思想的綱領,及治學的方式。〈子罕〉篇載,顏淵感嘆道:「老師善於誘導人循序漸進地為學向善,他讓我廣求學問,行為合於禮。使我想停止,都停不下來。我已用盡我的才能去做,但老師如樹立新的目標,又高遠非凡,我雖想逐步追隨,也沒法辦到。」說明孔子的學問博大精深,而且注重教學方法,按著每個人的資質和學養,一步步地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能夠充分了解教學目標的所在。「循循善誘」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善於循序漸進地誘導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