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語花言

注音:ㄑㄧㄠˇ ㄩˇ ㄏㄨㄚ ㄧㄢˊ 拼音:qiǎo yǔ huā yán 即「花言巧語」。形容虛假而動聽的言語。語出《朱子語類.卷二○.論語.學而篇》。△「甜言蜜語」01.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對人前巧語花言;—沒人處便想張生,—背地裡愁眉淚眼。」02.明.梁辰魚《浣紗紀》第三二齣:「你這等小小年紀,那裡去學這些巧語花言,可惡可惡!」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花言巧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論語》裡曾記載孔子的一段話:「巧言令色,鮮矣仁!」意思是話說得很動聽,臉色裝得很和善,可是一點也不誠懇,這不是仁的表現。宋代理學家朱熹在與學生講解這段話時,解釋說:「做任何事都要有誠心,沒有誠心便是不仁。說話動聽、和顏悅色,本來就應該這樣,而且也不害事,但如果為了取悅別人而不誠心的話,那是不可以的。」「巧言」二字有人解釋為說話不誠懇,朱熹告訴學生說:「依我之見,巧言是指虛假好聽的話,今天有不少讀書人舞文弄墨,妙筆生花,但寫的盡是些言不及義的文章,就是所謂的巧言,也就是『花言巧語』。」朱熹用「花言巧語」來解釋《論語》裡的「巧言」二字,後來「花言巧語」就被用來形容虛假而動聽的言語。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