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瘦如豺
注音:ㄍㄨˇ ㄕㄡˋ ㄖㄨˊ ㄔㄞˊ 拼音:gǔ shòu rú chái 豺,獸名,犬科,其體細瘦。「骨瘦如豺」猶「骨瘦如柴」。人身骨架瘦得露出來,根根像木材一樣。形容非常消瘦的樣子。語出敦煌變文《維摩詰經講經文》。△「形銷骨立」01.《蕩寇志》第三三回:「騰蛟看那章匪,骨瘦如豺。」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骨瘦如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變文」是唐代時興起的一種講唱文學,由散文和韻文交替組成,內容以演繹佛經故事及民間傳說、歷史故事為主。〈維摩詰經講經文〉是根據《維摩詰經》的故事,敷衍而成,形式是先引述一段經文,然後邊講邊唱,有時幾十字的經文,可以鋪陳為數千字。內容敘述維摩詰居士生病了,佛佗欲派弟子前往慰問他的病情,但是所有弟子都不敢去,最後文殊菩薩應命前往。文中描述維摩詰居士未生病之前,神情威猛似虎,生病之後變得十分消瘦,骨架露出,像木柴一樣。「骨瘦如柴」亦作「骨瘦如豺」,《埤雅.卷一八.釋獸》︰「瘦如豺。豺,柴也。豺體細瘦,故謂之豺。」豺是一種骨架露出看起來像細瘦的動物。「骨瘦如豺」,也可用以形容人非常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