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条有理
注音:ㄧㄡˇ ㄊㄧㄠˊ ㄧㄡˇ ㄌㄧˇ 拼音:yǒu tiáo yǒu lǐ 猶「有條不紊」。指條理分明,有次序而不雜亂。語出《書經.盤庚上》。△「井井有條」、「洞若觀火」01.《文明小史》第六○回:「自從這『立憲』二字發見了,就有人從西書上譯出一部《憲法新論》,講的源源本本,有條有理。」02.《近十年之怪現狀》第一四回:「(浦秀)本是個秀才,……又操了一枝好文筆,發起議論來,無論新學舊學,都說得有條有理。」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有條不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這篇典源的背景是殷帝盤庚欲從河北遷都至河南,引起臣民不悅,內容是一篇盤庚安民的訓辭,他說:我如今遷都,並非荒廢了先王的美德,只是你們隱藏了這個美德,不畏懼我這個君王。我內心非常清楚,只是拙於謀劃,以致造成你們的過失。就像網要繫在綱上,才能條理分明而不雜亂;農民從事田耕,只有努力耕作才會有豐收的道理一樣。後來「有條不紊」被用來指條理分明,有次序而不雜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