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豹一斑
注音:ㄎㄨㄟ ㄅㄠˋ ㄧ ㄅㄢ (變) ㄎㄨㄟ ㄅㄠˋ ㄧˋ ㄅㄢ 拼音:kuī bào yī bān (變) kuī bào yì bān 即「管中窺豹」。從管中只看見豹的一小部分。比喻所見甚小,未得全貌。※#語或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以管窺天」、「管窺蠡測」01.宋.張擴〈寄顧景蕃〉詩:「聞君尚富珠千斛,許我時窺豹一斑。」02.宋.李光〈與胡邦衡書〉:「三經新解未能遍閱,然嘗鼎一臠,窺豹一斑,亦足見其大略矣。」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管中窺豹」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管中窺豹」是指從管中看豹,只能看到一小部分,不能得到事物的全貌。這句成語見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記載了一段王獻之幼時的事。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小時候,有一次在看父親的門生玩賭博遊戲,居然能看得出勝負,在一旁叫道:「南風不競。」那些門生輕視他是小孩子,便笑著說:「這小鬼有如用管子看豹,只看到牠身上的一塊斑點。」嘲笑他年紀小,見識少。王獻之人小氣傲,聽到這句話,氣得瞪大了眼睛,怒沖沖地說:「我只比荀粲和劉真長差一點而已,比你們強多了!」說完便拂袖而去。後來「管中窺豹」被用來比喻所見甚小,未得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