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衍塞責

注音:ㄈㄨ ㄧㄢˇ ㄙㄜˋ ㄗㄜˊ 拼音:fū yǎn sè zé 形容做事不認真負責,只是表面應付。※語或出清.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丁巳五十八歲》。△「敷衍了事」 典出:※清.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丁巳五十八歲》 近義成語:敷衍了事,潦草塞責 反義成語:一絲不苟,盡心竭力 典故說明:「敷衍」一詞本來的意思是散播、傳播的意思。例如《舊唐書.卷一一.代宗本紀》:「贊曰:『……掃除沴氣,敷衍德音。』」沴,音ㄌㄧˋ,沴氣就是惡氣、邪氣。意思是將惡氣掃除,把德音傳播出去。傳播有表面鋪陳的意思,所以後來引申轉化成「辦事不切實,僅顧表面應付」的意思,所以有「敷衍了事」、「敷衍塞責」的語詞。「塞責」本來的意思有「抵償過失、抵罪」的意思。例如《韓詩外傳》卷一○:「前猶與母處,是以戰而北也,辱吾身!今母沒矣,請塞責。」此處是說春秋時,魯國勇士卞莊子,在母親還活著的時候,三次參與戰役,三次敗北,因而被眾人取笑。等到母親過世後,卞莊子自動請求加入軍隊,他向領兵的將軍說:「以前是考慮到母親在世,應保全性命,所以參加戰鬥,屢次敗北,因而受辱。今日母親已經不在,已無後顧之憂,請讓我盡番心力,抵償過去的過錯吧!」後來「塞責」一詞,另外衍生出「搪塞責任」、「敷衍了事」的意思。例如《明史.卷二○六.張逵列傳》:「會疏則刪削忌諱以避禍,獨疏則毛舉纖微以塞責。」意思是說如果奏章是大家一起上奏,就避重就輕,以免惹禍上身;如果是自己上奏,就盡舉一些微細的理由來推卸責任,所以「敷衍」和「塞責」就變成了相似詞,合起來就是「敷衍塞責」的成語了。例如清代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丁巳五十八歲》提到當時甘肅省籌款一事,經過年餘,因為地方上實在太窮,半數地方官都只是「敷衍塞責」而已。「敷衍塞責」,就用來形容做事不認真負責,只是表面應付。 語義說明:形容做事不認真負責,只是表面應付。 使用類別:用在「敷衍隨便」的表述上。 例句:做一行要像一行,千萬不可敷衍塞責,隨便應付了事。 各單位敷衍塞責的弊端若不革除,行政效率如何提升? 這是重大民生政策,大家要認真執行,不能敷衍塞責。 老闆對於營業員敷衍塞責的態度十分不滿,決定嚴厲處罰。 我要的是用心盡責的菁英部屬,而非敷衍塞責的一大堆人。 只要是我分內的工作,我一定會盡心盡力去做,絕不會敷衍塞責。 在處理有關垃圾問題的過程中,各單位之間互相推諉、敷衍塞責的現象十分嚴重。 興建中的車站發生倒塌事件之後,承包廠商仍一再敷衍塞責,不願意坦然出面處理。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