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均力敵
注音:ㄕˋ ㄐㄩㄣ ㄌㄧˋ ㄉㄧˊ 拼音:shì jūn lì dí 「勢均力敵」之「均」,典源作「鈞」。「鈞」通「均」。指雙方力量情勢相當,不分上下。#語本《逸周書.卷八.史記解》。△「智均力敵」、「旗鼓相當」 典出:#《逸周書.卷八.史記解》*1* 近義成語:工力悉敵,不分軒輊,平分秋色,棋逢敵手,旗鼓相當,銖兩悉稱 反義成語:天淵之別,天壤之別 典故說明:「勢均力敵」這個詞語,一般用來指稱雙方勢力與情勢相當。在《逸周書.卷八.史記解》中有段話:「昔有南氏有二臣貴寵,力鈞勢敵,竟進爭權,下爭朋黨,君弗禁,南氏以分。」其中的「鈞」通「均」,和「敵」字一樣都是等同的意思。整句話是說:以前在有南氏這個國家,有兩個臣子極受君王寵信,雙方權勢相當,為了勝過對方,兩人於是各自結黨營私,明爭暗鬥,最後終於導致國家分裂。後來「勢均力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雙方力量情勢相當,不分上下。「勢均力敵」一語,有時亦作「力均勢敵」,如《尹文子》逸文:「兩智不能相救,兩貴不能相臨,兩辯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也。」便是描述雙方力量相當,所以在智、貴、辯三方面都無法分出高下。 語義說明:指雙方力量情勢相當,不分上下。 使用類別:用在「程度相等」的表述上。 例句:這兩位棋手的實力真可說是勢均力敵,難分軒輊。 我方球員展開猛攻,想要打破這種勢均力敵的戰況。 由於兩位選手的實力勢均力敵,所以比賽至今仍未分出勝負。 擂臺上,這兩個勢均力敵的拳王使出渾身解數,要將對手擊倒。 這場球賽,兩支隊伍勢均力敵,打到第九局,仍難以分出勝負。 面對如此超級強隊,我方一直到結束前幾分鐘都還保持勢均力敵的局面,表現確實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