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從四德

注音:ㄙㄢ ㄘㄨㄥˊ ㄙˋ ㄉㄜˊ 拼音:sān cóng sì dé 「三從」,指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語出《儀禮.喪服》。「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語本《周禮.天官.九嬪》。後用「三從四德」指舊時婦女必須具備的德性。 典出:「三從」:《儀禮.喪服》 「四德」:《周禮.天官.九嬪》 近義成語:三貞九烈 典故說明:「三從四德」,由「三從」及「四德」二語組合而成。 「三從」見於《儀禮.喪服》子夏傳。《儀禮》為儒家重要典籍之一,乃貴族禮儀之匯編。〈喪服〉一篇記載居喪期間各等親屬所應著的服飾,所附的子夏傳中提到當時對女子的一些道德要求,即:「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說明女子未嫁時服從父親,出嫁後服從丈夫,若丈夫亡故則服從兒子。這就是所謂「三從」。 「四德」見於《周禮.天官.九嬪》。《周禮》亦為儒家重要典籍之一,相傳為周公所作,記載當時的官制及政治制度。 「九嬪」是王宮中的女官,也是帝王的九位妃子,負責掌理婦女所應學習的禮儀。九嬪各領有女御九人,教導女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並率領她們按時輪值王所,協助皇后處理各項事務。而所謂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指的是婦人應有貞節柔順的德行、委婉得體的應對辭令、溫雅的體態舉止、熟練的工作技能。這四項要求,就是「四德」。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三從四德」,用來指舊時婦女必須具備的德性。 語義說明:指舊時社會婦女必須具備的德性。 使用類別:用在「婦女之德」的表述上。 例句:隨著時代的變遷,婦女已擺脫三從四德的觀念。 要求現代婦女遵守三從四德,難免引來不合時宜之譏 。 現代婦女已經擺脫三從四德的束縛,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 都已經是二十一世紀,竟然還有人主張婦女要遵守三從四德! 在傳統的社會裡,婦女受三從四德的束縛,難有自由發展的空間。 自從男女平等的觀念盛行以後,三從四德的教條已為時代所淘汰。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