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汤止沸
注音:ㄧㄤˊ ㄊㄤ ㄓˇ ㄈㄟˋ 拼音:yáng tāng zhǐ fèi 湯,熱水、開水。將鍋中的沸水舀起,再倒回去,以止住沸騰。比喻暫時紓解困境,無法根本解決問題。#語本《呂氏春秋.季春紀.盡數》。△「釜底抽薪」 典出:#《呂氏春秋.季春紀.盡數》*1* 近義成語:救火揚沸 反義成語:釜底抽薪 典故說明:《呂氏春秋》是戰國時代秦相呂不韋,召集門下食客完成的集體著作。共二十六卷,分十二紀、八覽、六論,有漢高誘注。其內容綜合九流百家,暢論天地人物,多主儒術,而參以道家、墨家之言,取材博賅,頗有功於古代史料的保存。亦稱為《呂覽》。在〈季春紀.盡數〉中提到,如果把沸騰的熱水舀出來,再倒回鍋中,想要使其不再沸騰,這是無濟於事的,倒不如把鍋子底下的柴火撤掉,沒了熱源,滾湯自然也就不會沸騰了。後來原文「以湯止沸」演變出「揚湯止沸」這句成語,用來比喻暫時舒解危急的困境,無法根本解決問題。 語義說明:比喻暫時紓解困境,無法根本解決問題。 使用類別:用在「方法失當」的表述上。 例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是揚湯止沸的方法,無法澈底解決問題。 他竟然選擇借高利貸這種揚湯止沸,於事無補的方法來處理公司的財務危機。 對於觸犯法律的行為,只採取簡單的罰款辦法,無異是揚湯止沸、無濟於事。 你一直供他錢,不過是揚湯止沸的作法,最好還是讓他學會節儉,並且自立更生,才是真正幫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