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下氣
注音:ㄉㄧ ㄕㄥ ㄒㄧㄚˋ ㄑㄧˋ 拼音:dī shēng xià qì 輕柔,態度謙和。形容說話恭順小心的樣子。語出宋.朱熹《童蒙須知.語言步趨》。△「下氣怡聲」 典出:宋.朱熹*1*《童蒙須知.語言步趨》(據清.陳宏謨《養正遺規》卷上引) 近義成語:下氣怡聲,低首下心,俯首帖耳 反義成語:不亢不卑,昂首挺胸,威武不屈,趾高氣揚 典故說明:朱熹論學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他專為尚未啟蒙的兒童編寫了《童蒙須知》,對於學童日常生活的衣服冠履、語言步趨、灑掃清潔、讀書寫字等言行舉止,都有嚴格的規範要求。其中在〈語言步趨〉篇中提到,為人子弟,要「低聲下氣,語言詳緩,不可高言諠鬨,浮言戲笑」。就是說:作人子弟,要尊敬長上,態度要恭順,聲音要柔和,說話要詳細緩慢,不可以高聲諠譁,誇張嘻笑。「低聲下氣」是直接摘自此處的成語,用來形容說話恭順小心的樣子。 語義說明:形容說話恭順小心的樣子。 使用類別:用在「言語謙和」的表述上。 例句:他低聲下氣地求對方原諒自己的過錯。 你又沒有做錯事,何必這樣低聲下氣呢? 學弟正低聲下氣地向學長請教這道習題的解法。 他那副低聲下氣的樣子,讓我不忍心再加以責罵。 他雖然於理有虧,卻還強辭奪理,一點也不肯低聲下氣。 在父親面前,他一向是畢恭畢敬、低聲下氣地回應父親的詢問。 仗著自己理直氣壯,在這件事情上,他始終不肯向對方低聲下氣。 他知道的確是自己理虧,所以無論對方怎麼責罵,他總是低聲下氣地回應著。 他和顏色悅色、低聲下氣地問妻子說:「老婆!妳就別生氣了,萬事都是我的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