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帶水

注音:ㄧ ㄧ ㄉㄞˋ ㄕㄨㄟˇ (變) ㄧˋ ㄧ ㄉㄞˋ ㄕㄨㄟˇ 拼音:yī yī dài shuǐ (變) yì yī dài shuǐ 形容江流狹窄有如一條衣帶。語出《南史.卷一○.陳本紀下》。後亦泛指江河阻隔不足以限制交往。 典出:《南史.卷一○.陳本紀下》 典故說明:隋文帝楊堅為北周貴族楊忠之子。楊忠曾隨周太祖起義於關西,後位至大司空,封隋國公。楊堅襲父爵,累官至大司馬。後周宣帝病死,周靜帝繼位,年幼未能親政,楊堅總攬朝政,自為相國,進爵隋王,後來廢靜帝而自立,國號隋,改元開皇,建都大興,但長江以南仍是陳朝的天下。當時陳後主荒淫誤國,隋文帝為統一天下,便藉口安民除暴,出兵討伐陳朝。出兵之前,隋文帝對他的臣子說:「我身為天下百姓的父母,怎麼可以因為一條小小長江的阻隔,就不去拯救對岸受苦的百姓呢?」其實長江是條非常大的水流,最寬處可達一千七百多公尺。但隋文帝為了強調他出兵南陳的決心,所以用衣帶來形容長江。開皇九年,陳朝滅亡,結束了東晉以來二百六十餘年的分裂戰亂。「一衣帶水」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原被用於形容江流狹窄有如一條衣帶,後亦用於泛指江河阻隔不足以限制交往。 語義說明:形容江流狹窄有如一條衣帶。&泛指江河阻隔不足以限制交往。 使用類別:用在「河面狹窄」的表述上。&用在「相鄰接攘」的表述上。 例句:新店溪僅一衣帶水,兩岸人家,雞犬相聞。 橫跨一衣帶水的關渡大橋,人車往來,絡繹不絕。 & 海峽兩岸僅一衣帶水之隔,理應和睦相處,多作交流。 隔著一衣帶水的中日兩國,自古以來經濟交流就十分頻繁。 從戰略地位來看,臺灣與澎湖,相隔一衣帶水,脣齒相依。 相隔一衣帶水的海峽兩岸,一旦兵戎相見,必然兩敗俱傷。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