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
注音:ㄔㄨㄣˊ ㄨㄤˊ ㄔˇ ㄏㄢˊ 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沒有了嘴脣,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關係密切,利害相關。◎語出《左傳.僖公五年》。△「脣齒相依」、「輔車相依」 典出:《左傳.僖公五年》 《左傳.哀公八年》 近義成語: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休戚相關,巢毀卵破,脣齒相依,輔車相依,覆巢之下無完卵 反義成語:風馬牛不相及,風馬不接,齒亡舌存 典故說明:據《左傳.僖公五年》載:春秋時代,晉國與虞、虢兩個小國相鄰,晉國一直想併吞這兩個小國。晉獻公計劃先攻打虢國,於是派人送良馬和玉璧給虞國,希望能夠借道攻打虢國。虞國受到誘惑,答應了晉國,晉國因此很快地攻下虢國的一個都城。過了三年,晉國又再度要求虞國借道以便攻打虢國,虞國大夫宮之奇極力勸諫虞公不要答應,他說:「虢國是虞國的屏障,兩國互為表裡,如果虢國滅亡了,虞國必然也會跟著滅亡。我們不能開啟晉國侵略野心,更不能輕忽的引進外國的軍隊。一次已經太過分了,怎麼可以再有第二次呢?諺語所說『頰骨和牙床互相依存,就像是沒有了嘴脣,牙齒就會寒冷』的道理,指的就是虞國和虢國的情況。」但是虞公不聽從規勸,認為晉國不會傷害同宗的虞國,因此答應了晉國的要求。果然晉國滅了虢國之後,就在回程中也把虞國給滅了。典源又見《左傳.哀公八年》。內容則是表述魯哀公八年時,吳國要攻打魯國,公山不狃對吳王說:「魯國雖然沒有靠山,可是一旦有事情發生,諸侯都會來救援。晉國與齊國、楚國一起輔助魯國,你要面對的是四個敵國。魯國就像是齊國、晉國的嘴脣,君王應該明白脣亡齒寒的道理,他們怎麼會不救魯國呢?」後來「脣亡齒寒」就用來比喻關係密切,利害相關。 語義說明:比喻關係密切,利害相關。 使用類別:用在「禍福相依」的表述上。 例句:依戰略形勢來看,這兩國有脣亡齒寒的利害關係。 你要不救他的公司,少了屏障,脣亡齒寒,下一次的風暴就輪到你了。 正所謂脣亡齒寒,同一棟大樓的居民,只要一戶人家不小心,必定波及其他住戶。 這兩家公司依存度很高,只要有一家出問題,脣亡齒寒,另外一家也就麻煩了。 我們和他們公司是相關企業,利害與共,任何一家倒閉,都會發生脣亡齒寒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