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涎三尺

注音:ㄔㄨㄟˊ ㄒㄧㄢˊ ㄙㄢ ㄔˇ 拼音:chuí xián sān chǐ 口水流下三尺長。形容非常貪饞。※語或本漢.賈誼《新書.卷四.匈奴》。後用「垂涎三尺」比喻看見別人的東西極想據為己有。 典出:※漢.賈誼《新書.卷四.匈奴》 近義成語:食指大動,饞涎欲滴 反義成語:不屑一顧 典故說明:「垂涎」就是流口水,「三尺」形容口水之長。考其典源,「垂涎」一語見於漢代賈誼的《新書》。賈誼是文學家兼政論家,受到漢文帝的賞識。他在《新書.卷四.匈奴》這篇文章中陳述,不動用武力就能讓匈奴臣服的方法。那就是讓前來拜訪的匈奴使者,如果願意歸降漢朝的,就在眾人聚集的宴會中賜給各式各樣、沒吃過的美食,讓其他一起來的人看到了,回國後就會流著口水貪饞地告訴其他國人,只要歸降就可以得到相同的待遇。後來「垂涎三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非常貪饞。亦用來比喻看見別人的東西極想據為己有。另外在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一九.弔贊箴戒.三戒.臨江之麋》:「臨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也可見到「垂涎」這個詞語,同樣也有流著口水,非常貪饞的意思。 語義說明:形容非常貪饞。&比喻看見別人的東西極想據為己有。 使用類別:用在「貪吃嘴饞」的表述上。&用在「渴望擁有」的表述上。 例句:只要聽到「萬巒豬腳」,就會讓人垂涎三尺。 他垂涎三尺地說:「老婆!牛肉燉好了沒?」 大花貓天天盯著魚缸裡的魚看,早已垂涎三尺了。 看到攤子上擺的櫻桃,鮮嫩欲滴,真讓人垂涎三尺。 & 他對她早就垂涎三尺,妄想吃到天鵝肉。 經過一番的爭奪,垂涎三尺的寶物終於落入他的手中。 他總是默默地守護著她,不像圍繞在她四周那些垂涎三尺的男人。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