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近人
注音:ㄆㄧㄥˊ ㄧˋ ㄐㄧㄣˋ ㄖㄣˊ 拼音:píng yì jìn rén 指政令平和簡易,貼近民意。語本《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後用「平易近人」形容態度和藹親切,容易接近。亦用於形容詩文淺白易懂。 典出:《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 近義成語:和藹可親 反義成語:盛氣凌人 典故說明:「平易近人」原作「平易近民」。據《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載,周公和姜太公都因為輔佐武王打敗商紂有功,分別受封於魯和齊。但是周公一直留在都城協助處理政事,就派他的兒子伯禽去管理。伯禽上任三年後才向周公回報政績,而姜太公上任五個月就回報他的政績。原來伯禽為了改革魯地的風俗和禮制,花了三年的時間才完成;姜太公則是簡化君臣之禮,順應齊地風俗來治理。周公在聽到伯禽遲於回報的原因後,就曾嘆氣說:魯國將來會臣服於齊國,因為政令平和簡易,貼近民意,人民必定會來歸順。後來「平易近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態度和藹親切,容易接近。亦用來形容詩文淺白易懂。 語義說明:形容態度和藹親切,容易接近。&形容詩文淺白易懂。 使用類別:用在「親切和善」的表述上。&用在「平實自然」的表述上。 例句:老師十分平易近人,有問題直接向他反應即可。 他雖然貴為院長,但秉性卻平易近人,一點架子也沒有。 他平易近人的作風,不但贏得部屬的愛戴,也獲得長官的信賴。 他地位雖高,但待人接物卻很平易近人,難怪大家對他又敬又愛。 有些偶像明星私底下非常平易近人,並不如外界所想像的那麼高高在上。 & 這典故經過老師譯解之後,讀起來平易近人,已無艱澀之感。 白居易所寫的詩,不但風格清新婉麗,而且文字平易近人,老嫗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