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逆耳
注音:ㄓㄨㄥ ㄧㄢˊ ㄋㄧˋ ㄦˇ 拼音:zhōng yán nì ěr 誠懇正直的規勸往往刺耳,而不易被人接受。#語本《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良藥苦口」、「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典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1* 近義成語:良藥苦口 典故說明:戰國七雄中的韓國,因為飽受強鄰秦國的威脅,加上國君無能,人心渙散,以致內憂外患交迫,隨時都可能亡國。韓非身為韓國的諸公子之一,曾在荀子門下受業學習,希望能用一己之才,為國效力,挽救國勢。他雖屢次上書勸諫韓王,卻無法受到重用。於是他把滿腔的抱負雄心,寫成《韓非子》一書。在《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提到︰有用的藥,吃起來雖然覺得很苦,但是聰明的人卻會勉強自己喝下它,因為知道吃下之後能夠治好自己的病;忠直的話語,聽起來讓人很難受,但是英明的君主卻會聽從,因為知道採納之後可以成就大業。後來「忠言逆耳」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誠懇正直的規勸往往刺耳,而不易被人接受。 語義說明:形容誠懇正直的規勸往往刺耳,而不易被人接受。 使用類別:用在「良言刺耳」的表述上。 例句:我懂得忠言逆耳的道理,同仁的批評,我虛心接受。 我知道這些話會惹你不快,但忠言逆耳,還望多加思量。 雖然忠言逆耳,但是為了公司好,該說的話我還是不得不說。 他本來就叛逆性強,更何況忠言逆耳,我看你這番話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