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

注音:ㄐㄧㄠˇ ㄊㄚˋ ㄕˊ ㄉㄧˋ 拼音:jiǎo tà shí dì 比喻做事切實穩健。語出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一八。 典出: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一八 近義成語:實事求是,穩紮穩打 反義成語:好大喜功,好高騖遠 典故說明:司馬光是宋朝重要的史學家。宋英宗時,他與范祖禹、劉攽、劉恕等人奉命編撰《資治通鑑》,由他主編。編寫這部史書時,司馬光每天凌晨就開始工作,直到半夜才休息,絲毫不敢懈怠。為了怕睡得太久,耽誤了工作,還特地製作了一個「警枕」,好讓自己睡得不安穩而警醒。而司馬光對於書稿的要求更是嚴格,他先廣泛的收集資料,然後串連、剪裁,加以潤色,反覆修改,直到滿意為止。例如其中唐代部分的稿子,原有六百多卷,等到最後定稿時只剩下八十卷,可見其要求之精簡。等到編成後,全書共有二百九十四卷,全都用正楷工整地寫好,一筆不苟。這種認真踏實的治學態度,受到了當時人們的讚賞。宋神宗更為這本史書取名為《資治通鑑》,表示這部史書能作為歷代治亂興亡的借鏡。司馬光做事認真勤懇的態度,可以從這兒看出。所以有一次司馬光問他的好友邵雍,說:「你認為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邵雍便回答:「你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正是對於司馬光最貼切的讚美。後來「腳踏實地」被用來比喻做事切實穩健。 語義說明:比喻做事切實穩健。 使用類別:用在「穩重踏實」的表述上。 例句:他就這樣腳踏實地,創立了他的超市王國。 只有腳踏實地的作風,才能建立起堅壯的根基。 做事必須腳踏實地,千萬不可耍小聰明偷工減料。 要想成功就得腳踏實地,兢兢業業,不要想一步登天。 從事實證明調查的工作必須腳踏實地,容不得半點虛假和誇張。 人無翅膀不會飛,要到達目的地,就得腳踏實地,一步步走去。 我就是欣賞他腳踏實地的創業精神,那正是一般年輕人所欠缺的。 他當學徒時就是不肯腳踏實地地學本事,如今才會成了個半吊子。 老師告訴我們萬丈高樓平地起,今天的腳踏實地就是未來事業的基礎。 十大建設能完成靠的不是花拳繡腿的功夫,而是腳踏實地的苦幹精神。 兩兄弟個性全然不同:一個是腳踏實地,本本分分;一個是充滿夢想,總想一鳴驚人。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