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IC33F 系列 数据手册 高性能 16 位 数字信号控制器 PDF 文档

发布于 2023-02-12 19:16:29 字数 17798 浏览 115 评论 0

本数据手册总结了dsPIC33F系列器件的功能。 但是不应把本手册当作无所不包的参考手册来使用。如需了解本数据手册的补充信息,请参见 《dsPIC30F 系列参考手册》(DS70046E_CN)。 dsPIC33F 通用和电机控制系列器件包括具有多种引脚数 (64、 80 和 100)、不同程序存储容量 (64 KB、128 KB 和 256 KB)和不同 RAM 容量 (8 KB、 16 KB和 30 KB)的器件。

这使此系列器件适合于多种高性能数字信号控制应用。器件的引脚与 PIC24H 系列器件的引脚兼容,并且还与dsPIC30F 系列器件高度兼容。这样便于根据应用对特定
功能、计算资源和系统成本要求等方面的需求,在不同系列器件之间移植。

dsPIC33F 系列器件采用强大的 16 位架构,此架构将数字信号处理器(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的计算能力与单片机 (MCU)的控制特性无缝地集成在一起。这种集成的功能对于需要高速、重复计算和控制的应用非常理想。

DSP 引擎、两个 40 位累加器、支持除法运算的硬件、桶形移位寄存器、 17 × 17 位乘法器、大的 16 位工作寄存器阵列和多种数据寻址模式,共同为 dsPIC33F 中央处理单元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提供广泛的数学处理能力。 灵活而确定的中断处理与丰富的外设相结合,使得 dsPIC33F 器件非常适合控制应用。 此外,直接存储器访问(DMA)允许数据在多个外设和专用 DMA RAM 之间进行无 CPU 开销的传输。可靠的现场可编程闪存程序存储器确保能对使用 dsPIC33F 器件的应用进行扩展。

dsPIC33F系列产品
高性能16位数字信号控制器
1.0 器件概述
图1-1: dsPIC33F一般框图
表1-1: 引脚说明(续)
2.0 CPU
2.1 数据寻址概述
2.2 DSP 引擎概述
2.3 MCU的特性
图2-1: dsPIC33F CPU内核框图
图2-2: dsPIC33F编程模型
2.4 CPU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2-1: SR:CPU状态寄存器
寄存器2-2: CORCON:内核控制寄存器
2.5 算术逻辑单元(ALU)
2.5.1 乘法器
2.5.2 除法器
2.6 DSP引擎
表2-1: DSP指令汇总
图2-3: DSP引擎框图
2.6.1 乘法器
2.6.2 数据累加器和加法器/减法器
2.6.2.1 加法器/减法器及溢出和饱和
2.6.2.2 累加器“回写”
2.6.2.3 舍入逻辑
2.6.2.4 数据空间写饱和
2.6.3 桶形移位寄存器
3.0 存储器构成
3.1 程序地址空间存储
图 3-1: dsPIC33F系列器件的程序存储器映射
3.1.1 程序存储器构成
3.1.2 中断和陷阱向量
图 3-2: 程序存储器构成
3.2 数据地址空间
3.2.1 数据空间宽度
3.2.2 数据存储器构成和对齐方式
3.2.3 SFR 空间
3.2.4 NEAR数据空间
图 3-3: 带有 8 KB RAM dsPIC33F器件的数据存储器映射
图 3-4: 带有16 KB RAM dsPIC33F器件的数据存储器映射
图 3-5: 带有30 KB RAM dsPIC33F器件的数据存储器映射
3.2.5 X和Y数据空间
3.2.6 DMA RAM
表3-1: CPU内核寄存器映射
表3-2: 电平变化通知寄存器映射
表3-3: 中断控制器寄存器映射
表3-4: 定时器寄存器映射
表3-5: 输入捕捉寄存器映射
表3-6: 输出比较寄存器映射
表3-7: 8输出PWM寄存器映射
表3-8: QEI寄存器映射
表3-9: I2C1 寄存器映射
表3-10: I2C2 寄存器映射
表3-11: UART1 寄存器映射
表3-12: UART2 寄存器映射
表3-13: SPI1 寄存器映射
表3-14: SPI2 寄存器映射
表3-15: ADC1 寄存器映射
表3-16: ADC2 寄存器映射
表3-17: dma 寄存器映射
表3-18: 当C1CTRL1.WIN = 0 或 1时的ECAN1寄存器映射
表3-19: 当C1CTRL1.WIN = 0时的ECAN1寄存器映射
表3-20: 当C1CTRL1.WIN = 1时的ECAN1寄存器映射
表3-21: 当C2CTRL1.WIN = 0或1时的ECAN2寄存器映射
表3-22: 当C2CTRL1.WIN = 0时的ECAN2寄存器映射
表3-23: 当C2CTRL1.WIN = 1时的ECAN2寄存器映射
表3-24: DCI寄存器映射
表3-25: PORTA寄存器映射(1)
表3-26: PORTB 寄存器映射(1)
表3-27: PORTC 寄存器映射(1)
表3-28: PORTD 寄存器映射(1)
表3-29: PORTE 寄存器映射(1)
表3-30: PORTF 寄存器映射(1)
表3-31: PORTG 寄存器映射(1)
表3-32: 系统控制寄存器映射
表3-33: NVM 寄存器映射
表3-34: PMD 寄存器映射
3.2.7 软件堆栈
图 3-6: CALL 堆栈帧
3.2.8 数据RAM保护功能
3.3 指令寻址模式
3.3.1 文件寄存器指令
3.3.2 MCU指令
表 3-35: 支持的基本寻址模式
3.3.3 传送指令和累加器指令
3.3.4 MAC类指令
3.3.5 其他指令
3.4 模寻址
3.4.1 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
3.4.2 W 地址寄存器选择
图 3-7: 模寻址操作示例
3.4.3 模寻址的应用
3.5 位反转寻址
3.5.1 位反转寻址的实现
图 3-8: 位反转地址示例
表 3-36: 位反转地址序列(16项)
3.6 程序存储空间与数据存储空间的接口
3.6.1 对程序空间进行寻址
表 3-37: 程序空间地址构成
图 3-9: 访问程序空间内的数据的地址生成方式
3.6.2 使用表指令访问程序存储器中的数据
图 3-10: 使用表指令访问程序存储器
3.6.3 使用程序空间可视性访问程序存储器 中的数据
图 3-11: 程序空间可视性操作
4.0 闪存程序存储器
4.1 表指令和闪存编程
图4-1: 表寄存器寻址
4.2 RTSP工作原理
4.3 控制寄存器
4.4 编程操作
寄存器 4-1: NVMCON: 闪存存储器控制寄存器
4.4.1 闪存程序存储器的编程算法
例4-1: 擦除程序存储器页
例4-2: 装载写缓冲器
例4-3: 启动编程序列
5.0 复位
图 5-1: 复位系统框图
寄存器 5-1: RCON:复位控制寄存器(1)
表5-1: 复位标志位
5.1 复位时的时钟源选择
表5-2: 不同复位类型的振荡器选择(使 能时钟切换功能)
5.2 器件复位时间
表5-3: 各种器件复位的复位延时
5.2.1 POR和长振荡器起振时间
5.2.2 故障保护时钟监视器(FSCM)和器 件复位
5.2.2.1 晶振和PLL时钟源的FSCM延时
5.3 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复位状态
6.0 中断控制器
6.1 中断向量表
6.1.1 备用中断向量表
6.2 复位过程
图 6-1: dsPIC33F 中断向量表
表 6-1: 中断向量(续)
表 6-2:陷阱向量
6.3 中断控制和状态寄存器
寄存器6-1: SR:CPU状态寄存器(1)
寄存器6-2: CORCON: 内核控制寄存器(1)
寄存器6-3: INTCON1:中断控制寄存器1(续)
寄存器6-4: INTCON2:中断控制寄存器2
寄存器 6-5: IFS0:中断标志状态寄存器0
寄存器 6-6: IFS1:中断标志状态寄存器1
寄存器 6-7: IFS2:中断标志状态寄存器2
寄存器 6-8: IFS3:中断标志状态寄存器3
寄存器 6-9: IFS4:中断标志状态寄存器4
寄存器 6-10: IEC0: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 0
寄存器 6-11: IEC1: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1
寄存器 6-12: IEC2: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2
寄存器 6-13: IEC3: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3
寄存器 6-14: IEC4:中断允许控制寄存器4
寄存器 6-15: IPC0: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0
寄存器 6-16: IPC1: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1
寄存器 6-17: IPC2: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2
寄存器 6-18: IPC3: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3
寄存器 6-19: IPC4: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4
寄存器 6-20: IPC5: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5
寄存器 6-21: IPC6: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6
寄存器 6-22: IPC7: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7
寄存器 6-23: IPC8: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8
寄存器 6-24: IPC9: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9
寄存器 6-25: IPC10: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10
寄存器 6-26: IPC11: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11
寄存器 6-27: IPC12: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12
寄存器 6-28: IPC13: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13
寄存器 6-29: IPC14: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14
寄存器 6-30: IPC15: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15
寄存器 6-31: IPC16: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16
寄存器 6-32: IPC17: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17
寄存器6-33: INTTREG:中断控制和状态寄存器
6.4 中断设置过程
6.4.1 初始化
6.4.2 中断服务程序
6.4.3 陷阱服务程序
6.4.4 禁止中断
7.0 直接存储器访问(DMA)
表7-1: 支持DMA的外设
图7-1: 使用专用事务总线的顶层系统架构
7.1 DMAC寄存器
7.2 DMAC 工作模式
7.2.1 字节或字传输
7.2.2 寻址模式
7.2.3 DMA传输方向
7.2.4 空数据外设写模式
7.2.5 连续数据块或单数据块的工作
7.2.6 乒乓模式
7.2.7 手动传输模式
7.2.8 DMA请求源选择
7.3 DMA中断和陷阱
7.4 DMA初始化示例
例7-1: DMA初始化方法示例
寄存器7-1: DMAxCON: DMA通道x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7-2: DMAxREQ: DMA通道x IRQ选择寄存器
寄存器7-3: DMAxSTA:DMA通道x RAM 起始地址寄存器A(1)
寄存器7-4: DMAxSTB: DMA通道x RAM 起始地址寄存器B(1)
寄存器7-5: DMAxPAD: DMA通道x 外设地址寄存器(1)
寄存器7-6: DMAxCNT: DMA通道x传输计数寄存器(1)
寄存器7-7: DMACS0: DMA控制器状态寄存器0
寄存器7-8: DMACS1:DMA控制器状态寄存器1
寄存器7-9: DSADR:最近的DMA RAM地址
8.0 振荡器配置
图8-1: dsPIC33F 振荡器系统框图
8.1 CPU时钟系统
8.1.1 系统时钟源
8.1.2 系统时钟选择
公式8-1: 器件工作频率
8.1.3 PLL配置
公式8-2: Fosc 计算
公式8-3: 带PLL的XT模式示例
图8-2: dsPIC33F PLL框图
表8-1: 用于时钟选择的配置位值
寄存器8-1: OSCCON: 振荡器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8-2: CLKDIV:时钟分频比寄存器
寄存器8-3: PLLFBD:PLL反馈倍频比寄存器
寄存器8-4: OSCTUN:FRC振荡器调节寄存器
8.2 时钟切换工作原理
8.2.1 使能时钟切换
8.2.2 振荡器切换序列
8.3 故障保护时钟监视器(FSCM)
9.0 节能特性
9.1 时钟频率和时钟切换
9.2 基于指令的节能模式
9.2.1 休眠模式
例9-1: PWRSAV 指令语法
9.2.2 空闲模式
9.2.3 在节能指令执行期间的中断
9.3 打盹模式
9.4 禁止外设模块
10.0 I/O端口
10.1 并行I/O(PIO)端口
图10-1: 一个典型共用端口的结构框图
10.2 漏极开路配置
10.3 配置模拟端口引脚
10.4 I/O端口写/读时序
10.5 输入状态变化通知
例10-1: 端口写/读示例
11.0 Timer1
图11-1: 16位Timer1模块框图
寄存器11-1: T1CON: Timer1控制寄存器
12.0 Timer2/3、Timer4/5、Timer6/ 7和Timer8/9
图12-1: Timer2/3(32位)框图(1)
图12-2: Timer2(16位)框图
寄存器12-1: TxCON(T2CON、T4CON、T6CON或T8CON)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12-2: TyCON(T3CON、T5CON、T7CON或T9CON)控制寄存器
13.0 输入捕捉
图13-1: 输入捕捉框图
13.1 输入捕捉寄存器
寄存器13-1: ICxCON:输入捕捉x 控制寄存器
14.0 输出比较
14.1 设置产生单个输出脉冲
14.2 设置产生连续输出脉冲
14.3 脉宽调制模式
14.3.1 PWM周期
公式14-1: 计算PWM周期
14.3.2 PWM占空比
公式14-2: 计算最大PWM分辨率
例14-1: PWM周期和占空比计算
表14-1: 器件工作在4 MIPS(Fcy = 4 MHz)时的PWM频率和分辩率示例
表14-2: 器件工作在16 MIPS(Fcy = 16 MHz)时的PWM频率和分辩率示例
表14-3: 器件工作在40 MIPS(Fcy = 40 MHz)时的PWM频率和分辩率示例
图14-1: 输出比较模块框图
14.4 输出比较寄存器
寄存器14-1: OCxCON:输出比较 x 控制寄存器
15.0 电机控制PWM模块
图15-1: PWM模块框图
15.1 PWM时基
15.1.1 自由运行模式
15.1.2 单事件模式
15.1.3 连续向上/向下计数模式
15.1.4 双更新模式
15.1.5 PWM时基预分频器
15.1.6 PWM时基后分频器
15.2 PWM周期
公式15-1: PWM周期
公式15-2: PWM分辨率
15.3 边沿对齐的PWM
图15-2: 边沿对齐的PWM
15.4 中心对齐的PWM
图15-3: 中心对齐的PWM
15.5 PWM占空比比较单元
15.5.1 占空比寄存器缓冲器
15.5.2 立即更新占空比
15.6 互补PWM操作
15.7 死区时间发生器
15.7.1 死区时间发生器
图15-4: 死区时间时序图
15.7.2 死区时间分配
表15-1: 死区时间选择位
15.7.3 死区时间范围
15.8 独立的PWM输出
15.9 单脉冲PWM操作
15.10 PWM输出改写
15.10.1 互补输出模式
15.10.2 改写同步
15.11 PWM输出和极性控制
15.11.1 输出引脚控制
15.12 PWM故障引脚
15.12.1 故障引脚使能位
15.12.2 故障状态
15.12.3 故障引脚优先级
15.12.4 故障输入模式
15.13 PWM更新锁定
15.14 PWM特殊事件触发器
15.14.1 特殊事件触发器后分频器
15.15 CPU休眠模式下的PWM操作
15.16 CPU空闲模式下的PWM操作
寄存器15-1: PTCON:PWM时基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15-2: PTMR:PWM定时器计数值寄存器
寄存器15-3: PTPER:PWM时基周期寄存器
寄存器15-4: SEVTCMP:特殊事件比较寄存器
寄存器15-5: PWMCON1:PWM控制寄存器1
寄存器15-6: PWMCON2:PWM控制寄存器2
寄存器15-7: DTCON1:死区时间控制寄存器1
寄存器15-8: DTCON2:死区时间控制寄存器2
寄存器15-9: FLTACON:故障A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15-10: FLTBCON:故障B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15-11: OVDCON:改写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15-12: PDC1:PWM占空比寄存器1
寄存器15-13: PDC2:PWM占空比寄存器2
寄存器15-14: PDC3:PWM占空比寄存器3
寄存器15-15: PDC4:PWM占空比寄存器4
16.0 正交编码器接口(QEI)模块
图16-1: 正交编码器接口框图
16.1 正交编码器接口逻辑
16.2 16位向上/向下位置 计数器模式
16.2.1 位置计数器错误检查
16.2.2 位置计数器复位
16.2.3 计数方向状态
16.3 位置测量模式
16.4 可编程数字噪声滤波器
16.5 备用16位定时器/计数器
16.6 CPU休眠模式期间QEI模块的工作
16.6.1 CPU休眠模式期间的QEI工作
16.6.2 CPU休眠模式期间的定时器工作
16.7 CPU空闲模式期间QEI模块的工作
16.7.1 CPU空闲模式期间的QEI工作
16.7.2 在CPU空闲模式期间的定时器工作
16.8 正交编码器接口中断
16.9 控制和状态寄存器
寄存器16-1: QEICON:QEI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16-2: DFLTCON:数字滤波器控制寄存器
17.0 串行外设接口(SPI)
图17-1: SPI模块框图
图17-2: SPI主/从连接
图17-3: SPI主控-帧主控模式连接图
图17-4: SPI主控-帧从动模式连接图
图17-5: SPI从动-帧主控模式连接图
图17-6: SPI从动-帧从动模式连接图
公式17-1: 器件工作频率和SPI 时钟速度之间的关系
表17-1: SCKx频率示例
寄存器17-1: SPIxSTAT:SPIx 状态和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17-2: SPIxCON1:SPIx控制寄存器 1
寄存器17-3: SPIxCON2:SPIx 控制寄存器 2
18.0 I2C™
18.1 工作模式
18.2 I2C™ 寄存器
18.3 I2C™ 中断
18.4 波特率发生器
图18-1: I2C™ 框图 (x = 1或2)
18.5 I2C™ 模块地址
表18-1: dsPIC33F支持的7位I2C™ 从 动地址
18.6 从动地址掩码
18.7 IPMI支持
18.8 广播呼叫地址支持
18.9 自动时钟延长
18.9.1 发送时钟延长
18.9.2 接收时钟延长
18.10 软件控制的时钟延长(STREN = 1)
18.11 斜率控制
18.12 时钟仲裁
18.13 多主机通信、总线冲突和总线仲裁
寄存器18-1: I2CxCON:I2Cx 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18-2: I2CxSTAT:I2Cx 状态寄存器
寄存器18-3: I2CxMSK:I2Cx 从模式地址掩码寄存器
19.0 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
图19-1: UART简化框图
19.1 UART 波特率发生器(BRG)
公式19-1: UART波特率(BRGH = 0)
公式19-2: UART波特率(BRGH = 1)
例19-1: 波特率误差计算(BRGH = 0)
19.2 在8位数据模式下发送
19.3 在9位数据模式下发送
19.4 间隔或同步发送过程
19.5 在8位或9位数据模式下接收
19.6 使用UxCTS和UxRTS引脚的流控 制
19.7 红外支持
19.7.1 外部IrDA支持――IrDA时钟输出
19.7.2 内置IrDA编码器和解码器
寄存器19-1: UxMODE:UARTx模式寄存器
寄存器19-2: UxSTA: UARTx状态和控制寄存器
20.0 增强型CAN模块
20.1 概述
20.2 帧类型
图20-1: ECAN™ 模块的框图
20.3 工作模式
20.3.1 初始化模式
20.3.2 禁止模式
20.3.3 正常工作模式
20.3.4 监听模式
20.3.5 监听所有报文模式
20.3.6 环回模式
20.4 报文接收
20.4.1 接收缓冲器
20.4.2 FIFO缓冲器模式
20.4.3 报文接收过滤器
20.4.4 报文接收过滤器屏蔽寄存器
20.4.5 接收错误
20.4.6 接收中断
20.5 报文发送
20.5.1 发送缓冲器
20.5.2 发送报文优先级
20.5.3 发送过程
20.5.4 远程发送请求的自动处理
20.5.5 中止报文发送
20.5.6 发送错误
20.5.7 发送中断
20.6 波特率设置
20.6.1 位时序
图20-2: ECAN™ 模块的位时序
20.6.2 预分频比设置
公式20-1: 时钟发生的时间份额
20.6.3 传播时间段
20.6.4 相位缓冲段
20.6.5 采样点
20.6.6 同步
20.6.6.1 硬同步
20.6.6.2 重新同步
寄存器20-1: CiCTRL1:ECAN控制寄存器1
寄存器20-2: CiCTRL2:ECAN控制寄存器2
寄存器20-3: CiVEC:ECAN中断编码寄存器
寄存器20-4: CiFCTRL:ECAN FIFO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20-5: CiFIFO:ECAN FIFO状态寄存器
寄存器20-6: CiINTF: ECAN中断标志寄存器
寄存器20-7: CiINTE:ECAN中断允许寄存器
寄存器20-8: CiEC:ECAN发送/接收错误计数寄存器
寄存器20-9: CiCFG1:ECAN波特率配置寄存器1
寄存器20-10: CiCFG2:ECAN波特率配置寄存器2
寄存器20-11: CiFEN1:ECAN接收过滤器使能寄存器
寄存器20-12: CiBUFPNT1:ECAN过滤器0-3缓冲器指针寄存器
寄存器20-13: CiBUFPNT2:ECAN过滤器4-7缓冲器指针寄存器
寄存器20-14: CiBUFPNT3:ECAN过滤器8-11缓冲器指针寄存器
寄存器20-15: CiBUFPNT4:ECAN过滤器12-15缓冲器指针寄存器
寄存器20-16: CiRXFnSID:ECAN 接收过滤器n 标准标识符 (n = 0, 1, ..., 15)
寄存器20-17: CiRXFnEID:ECAN接收过滤器n 扩展标识符 (n = 0, 1, ..., 15)
寄存器20-18: CiFMSKSEL1:ECAN 过滤器7-0屏蔽选择寄存器
寄存器20-19: CiRXMnSID:ECAN 接收过滤器屏蔽器n 标准标识符
寄存器20-20: CiRXMnEID:ECAN 接收过滤器屏蔽器n扩展标识符
寄存器20-21: CiRXFUL1:ECAN接收缓冲器满寄存器1
寄存器20-22: CiRXFUL2:ECAN接收缓冲器满寄存器2
寄存器20-23: CiRXOVF1:ECAN接收缓冲器溢出寄存器1
寄存器20-24: CiRXOVF2:ECAN接收缓冲器溢出寄存器2
寄存器20-25: CiTRmnCON:ECAN 发送/接收缓冲器m 控制寄存器(m = 0,2,4,6;n = 1,3,5,7)
寄存器20-26: CiTRBnSID:ECAN 缓冲器 n 标准标识符(n = 0, 1, ..., 31)
寄存器20-27: CiTRBnEID:ECAN 缓冲器 n扩展标识符(n = 0, 1, ..., 31)
寄存器20-28: CiTRBnDLC:ECAN 缓冲器 n 数据长度控制(n = 0, 1, ..., 31)
寄存器20-29: CiTRBnDm:ECAN 缓冲器 n 数据字段字节m (n = 0, 1, ..., 31;m = 0, 1, ..., 7)(1)
寄存器20-30: CiTRBnSTAT:ECAN 接收缓冲器n状态寄存器(n = 0, 1, ..., 31)
21.0 数据转换器接口(DCI)模块
21.1 模块简介
21.2 模块I/O引脚
21.2.1 CSCK引脚
21.2.2 CSDO引脚
21.2.3 CSDI引脚
21.2.3.1 COFS引脚
21.2.4 缓冲器数据对齐
21.2.5 发送/接收移位寄存器
21.2.6 DCI缓冲器控制
图21-1: DCI模块框图
21.3 DCI模块的工作
21.3.1 模块使能
21.3.2 字长选择位
21.3.3 帧同步发生器
公式21-1: COFSG周期
21.3.4 帧同步模式控制位
21.3.5 主器件帧同步操作
21.3.6 从器件帧同步操作
图21-2: 帧同步时序,多通道模式
图21-3: 帧同步时序,AC-Link帧起始
图21-4: I2S接口帧同步时序
21.3.7 位时钟发生器
公式21-2: 位时钟频率
表21-1: 用于常见编解码器CSCK频率的器件频率
21.3.8 采样时钟边沿控制位
21.3.9 数据对齐控制位
21.3.10 发送时隙使能位
21.3.11 接收时隙使能位
21.3.12 帧同步时时隙使能位的操作
21.3.13 同步数据传输
21.3.14 缓冲器长度控制
21.3.15 缓冲器与数据帧对齐
21.3.16 发送状态位
21.3.17 接收状态位
21.3.18 SLOT状态位
21.3.19 CSDO 模式位
21.3.20 数字环回模式
21.3.21 下溢模式控制位
21.4 DCI模块中断
21.5 CPU休眠和空闲模式期间DCI模块 的工作
21.5.1 CPU休眠期间DCI模块的工作
21.5.2 CPU空闲期间DCI模块的操作
21.6 AC-Link模式操作
21.6.1 16位AC-Link模式
21.6.2 20位AC-Link模式
21.7 I2S模式的操作
21.7.1 I2S帧和数据字长度选择
21.7.2 I2S数据对齐
寄存器21-1: DCICON1: DCI控制寄存器1
寄存器21-2: DCICON2: DCI控制寄存器2
寄存器21-3: DCICON3: DCI控制寄存器3
寄存器21-4: DCISTAT: DCI状态寄存器
寄存器21-5: RSCON: DCI接收时隙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21-6: TSCON: DCI发送时隙控制寄存器
22.0 10位/12位模/数转换器 (ADC)
22.1 主要特性
22.2 ADC初始化
22.3 ADC和DMA
图22-1: ADC1模块框图
图22-2: ADC2模块框图(1)
公式22-1: ADC转换时钟周期
图22-3: ADC传递函数(以10位ADC为例)
图22-4: ADC转换器时钟周期框图
寄存器22-1: ADxCON1:ADCx控制寄存器1 (其中x = 1或2)
寄存器22-2: ADxCON2: ADCx控制寄存器2 (其中 x = 1或2)
寄存器22-3: ADxCON3:ADCx控制寄存器3
寄存器22-4: ADxCON4:ADCx控制寄存器4
寄存器22-5: ADxCHS123:ADCx输入通道1、2和3选择寄存器
寄存器22-6: ADxCHS0:ADCx输入通道0选择寄存器
寄存器22-7: ADxCSSH:ADCx输入扫描选择寄存器的高位字(1)
寄存器22-8: ADxCSSL:ADCx输入扫描选择寄存器的低位字(1)
寄存器22-9: AD1PCFGH: ADC1端口配置寄存器的高位字(1,2)
寄存器22-10: ADxPCFGL:ADCx端口配置寄存器的低位字(1,2)
23.0 特殊功能
23.1 配置位
表23-1: 器件配置寄存器的映射
表23-2: dsPIC33F配置位的说明
23.2 片内稳压器
图23-1: 片内稳压器的连接(1)
23.3 看门狗定时器(WDT)
图23-2: WDT 框图
23.4 JTAG接口
23.5 代码保护和 CodeGuard. 安全性
23.6 在线串行编程
23.7 在线调试器
24.0 指令集综述
表24-1: 操作码说明中使用的符号
表24-2: 指令集汇总
25.0 开发支持
25.1 MPLAB集成开发环境软件
25.2 MPASM 汇编器
25.3 MPLAB C18和MPLAB C30 C编译器
25.4 MPLINK目标链接器/ MPLIB目标库管理器
25.5 MPLAB ASM30汇编器、 链接器和库管理器
25.6 MPLAB SIM软件模拟器
25.7 MPLAB ICE 2000高性能在线仿真器
25.8 MPLAB REAL ICE在线仿真器系统
25.9 MPLAB ICD 2在线调试器
25.10 MPLAB PM3器件编程器
25.11 PICSTART Plus开发编程器
25.12 PICkit 2开发编程器
25.13 演示、开发和评估板
26.0 电气特性
26.1 直流特性
表 26-1: 工作速度(MIPS)与电压
表 26-2: 热工作条件
表 26-3: 热封装特性
表 26-4: 直流温度和电压规范
表 26-5: 直流特性: 工作电流(Idd)
表 26-6: 直流特性: 空闲电流 (iidle)
表 26-7: 直流特性: 掉电电流(Ipd)
表 26-8: 直流特性: 打盹电流(Idoze)
表 26-9: 直流特性: I/O引脚输入规范
表 26-10: 直流特性: I/O引脚输出规范
表 26-11: 直流特性:程序存储器
表 26-12: 内部稳压器规范
26.2 交流特性和时序参数
表 26-13: 温度和电压规范-交流
图26-1: 器件时序规范的负载条件
表 26-14: 输出引脚上的容性负载要求
图26-2: 外部时钟时序
表 26-15: 外部时钟时序要求
表 26-16: PLL时钟时序规范 (Vdd = 3.0V至3.6V)
表 26-17: 交流特性: 内部RC精度
表 26-18: 内部RC精度
图26-3: CLKO和I/O时序特性
表 26-19: CLKO和I/O时序要求
图26-4: 复位、看门狗定时器、振荡器起振定时器和上电延时定时器的时序特性
表 26-20: 复位、看门狗定时器、振荡器起振定时器、上电延时定时器和欠压复位时序要求
图 26-5: TIMER1、 TIMER2、 TIMER3、 TIMER4、 TIMER5、 TIMER6、 TIMER7、 TIMER8和TIMER9 外部时钟时序特性
表 26-21: TIMER1 外部时钟时序要求 (1)
表 26-22: TIMER2、 TIMER4、 TIMER6 和 TIMER8 的外部时钟时序要求
表 26-23: TIMER3、 TIMER5、 TIMER7 和 TIMER9 的外部时钟时序要求
图 26-6: TIMERQ(QEI 模块)外部时钟的时序特性
表 26-24: QEI 模块的外部时钟时序要求
图26-7: 输入捕捉(CAPx)时序特性
表 26-25: 输入捕捉时序要求
图26-8: 输出比较模块(OCx)时序特性
表 26-26: 输出比较模块时序要求
图26-9: OC/PWM模块时序特性
表 26-27: 简单OC/PWM模式时序要求
图26-10: 电机控制PWM模块故障时序特性
图26-11: 电机控制PWM模块时序特性
表 26-28: 电机控制PWM模块时序特性
图26-12: QEA/QEB输入特性
表 26-29: 正交解码器时序要求
图26-13: QEI模块索引脉冲时序特性
表 26-30: QEI索引脉冲时序要求
图26-14: SPIx模块主模式(CKE = 0)时序特性
表 26-31: SPIx主模式(CKE = 0)时序要求
图26-15: SPIx模块主模式(CKE = 1)时序特性
表 26-32: SPIx模块的主模式(CKE = 1)时序要求
图26-16: SPIx模块从模式(CKE = 0)时序特性
表 26-33: SPIx模块从模式(cke = 0)时序要求(续)
图26-17: SPIx模块从模式(CKE = 1)时序特性
表 26-34: SPIx模块从模式(cke = 1)时序要求
图26-18: I2Cx 总线启动/停止位时序特性(主模式)
图26-19: I2Cx 总线数据时序特性(主模式)
表 26-35: I2Cx 总线数据时序要求(主模式)
图26-20: I2Cx 总线启动/停止位时序特性(从模式)
图26-21: I2Cx 总线数据时序特性(从模式)
表 26-36: I2Cx 总线数据时序要求(从模式)
图26-22: DCI模块(多通道, I2S模式)时序特性
表 26-37: DCI模块(多通道, I2S模式)时序要求
图26-23: DCI 模块(AC-link模式) 时序特性
表 26-38: DCI模块(AC-link模式) 时序特性
图26-24: CAN模块I/O时序特性
表 26-39: CAN模块I/O时序要求
表 26-40: ADC模块规范
图26-25: ADC转换(10位模式)时序特性 (chps<1:0> = 01, SIMSAM = 0, asam = 0,ssrc<2:0> = 000)
图26-26: ADC转换(10位模式)时序特性(chps<1:0> = 01,SIMSAM = 0,asam = 1, ssrc<2:0> = 111,SAMC<4:0> = 00001)
表 26-41: ADC转换(10位模式)时序要求
图26-27: ADC转换(12位模式)时序特性 (asam = 0,ssrc<2:0> = 000)
表 26-42: ADC转换(12位模式)时序特性
27.0 封装信息
27.1 封装标识信息
27.2 封装详细信息
附录 A: 版本历史
索引
Microchip网站
变更通知客户服务
客户支持
读者反馈表
产品标识体系
全球销售及服务网点

下载地址:https://www.wenjiangs.com/wp-content/uploads/2023/02/ourdev_721471SKBJNV.zip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关于作者

JSmiles

生命进入颠沛而奔忙的本质状态,并将以不断告别和相遇的陈旧方式继续下去。

0 文章
0 评论
84960 人气
更多

推荐作者

一梦浮鱼

文章 0 评论 0

mb_Z9jVigFL

文章 0 评论 0

伴随着你

文章 0 评论 0

耳钉梦

文章 0 评论 0

18618447101

文章 0 评论 0

蜗牛

文章 0 评论 0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