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变量名解析:LEGB 原则

发布于 2024-01-29 22:24:16 字数 152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如果上一节内容看起来有些令人困惑的话,那么让我们总结这样三条简单的原则。对于一个def语句:

·变量名引用分为三个作用域进行查找:首先是本地,之后是函数内(如果有的话),之后全局,最后是内置。

·在默认情况下,变量名赋值会创建或者改变本地变量。

·全局声明和非本地声明将赋值的变量名映射到模块文件内部的作用域。

换句话说,所有在函数def语句(或者lambda,我们稍后会学习的一个表达式)内赋值的变量名默认均为本地变量。函数能够在函数内部以及全局作用域(也就是物理上)直接使用变量名,但是必须声明为非本地变量和全局变量去改变其属性。

Python的变量名解析机制有时称为LEGB法则,这也是由作用域的命令而来的。

·当在函数中使用未认证的变量名时,Python搜索4个作用域[本地作用域(L),之后是上一层结构中def或lambda的本地作用域(E),之后是全局作用域(G),最后是内置作用域(B)]并且在第一处能够找到这个变量名的地方停下来。如果变量名在这次搜索中没有找到,Python会报错。正如我们在第6章学到的那样,变量名在使用前首先必须赋值过。

·当在函数中给一个变量名赋值时(而不是在一个表达式中对其进行引用),Python总是创建或改变本地作用域的变量名,除非它已经在那个函数中声明为全局变量。

·当在函数之外给一个变量名赋值时(也就是,在一个模块文件的顶层,或者是在交互提示模式下),本地作用域与全局作用域(这个模块的命名空间)是相同的。

图17-1描述了Python的四个作用域的关系。注意到第二个E作用域的查找层次(上层def和lambda的作用域)从技术上来说可能不仅是一层查找的层次。当你在函数中嵌套函数时这个层次才需要考虑[1]

图 17-1 LEGB作用域查找原则。当引用一个变量时,Python按以下顺序依次进行查找:从本地变量中,在任意上层函数的作用域,在全局作用域,最后在内置作用域中查找。第一个能够完成查找的就算成功。变量在代码中被赋值的位置通常就决定了它的作用域。在Python 3.0中,nonlocal声明也可以迫使名称映射到函数内部的作用域中,而不管是否对其赋值

此外,记住这些规则仅对简单的变量名有效(例如,spam)。在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中,我们将会看到被验证的属性变量名(例如,object.spam)会存在于特定的对象中,并遵循一种完全不同的查找规则,而不止我们这里提到的作用域的概念。属性引用(变量名跟着点号)搜索一个或多个对象,而不是作用域,并且有可能涉及所谓的“继承”的概念(将在第六部分讨论)。

[1]本书第一版时,作用域搜索规则称为LGB原则。“嵌套def层”是后来Python新增的,从而能够消除需要刻意传递所在作用域变量名的任务;这种话题对Python初学者而言通常无关紧要,所以,我们会将其放到本章后面再谈。由于这一作用域在Python 3.0中通过nonlocal语句来解决,我建议查找规则现在最好叫做"LNGB",但本书也要考虑到向后兼容的问题。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