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人的职业规划
在最后一节中,我想和大家讨论的是一个看起来没那么要紧却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问题,它就是职业规划。
也许你很好奇,为什么我要谈职业规划?
真实的情况是,因为我是职业规划的受益者,而似乎我接触的很多人都对职业规划没有那么重视。
这让我觉得很有必要和大家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首先,职业规划不仅仅是对职业生涯的规划,还有对人生的规划。
我们会开玩笑说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不工作。
这其实就是职业规划中的目标制定——为了有朝一日不用工作,所以我们需要努力工作。如果我们继续扩充它,如我们希望通过多久的工作时长实现不工作的目标,那么它就已经开始进入了职业规划的范围。
在我22岁的时候,为了说服我太太,我对我的职业生涯做了一次规划。
• 22岁入行。
• 25岁成为项目经理(2005年入行的我并不知道什么是产品经理),并进入一家大公司成为骨干。
• 30岁前能够成为这家大公司的主管或者经理。
• 35岁前成为小公司的总监,或者大公司的高级经理。
• 40岁前不论身在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可以成为总监或者副总裁。
• 45岁前成为CEO,或者拥有自己的公司,或者退休。
当时我和太太说这个规划的时候,她是不相信的,理由很简单:学音乐教育的人,没有专业背景,凭什么可以在互联网行业生存下来,并且实现这些目标呢?而答案就是,凭借主动分解每一个目标背后所需要的条件来实现目标。
那么结果怎么样呢?25岁的目标在24岁实现了,40岁的目标在32岁实现了。
那么,对于每一个初入职场的年轻的运营人来说,要怎样去做自己的职业规划呢?我有一些建议与你分享。
首先,你应该对行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不要被各种行业内的规则限制了自己的从业方向。运营是一个对综合能力的要求非常高的岗位,就国内的就业环境来说,由于还没有形成对运营岗位的标准化定义,所以,现阶段的运营工作依然非常繁杂。
如果你仔细阅读了前文,那么你会发现,不论在哪个行业负责哪方面的运营,有什么样的头衔,运营人永远都需要思考如何获得用户,如何活跃用户,如何运营自己的目标用户群体。所以,运营人都需要认知人性,掌握方法论。而针对不同行业的运营工作,其复杂度和着眼点会有不同。
也就是说,不论你是新媒体编辑入行、活动策划入行还是用户运营入行,你都要清楚怎么写文案、如何做活动、如何激励用户和如何分析数据。这也是为什么我从不讨论不同的运营岗位具体要做什么事,而是告诉大家,不管你处于什么岗位,有些事你都要做。
其次,要给自己设立短期和长期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运营工作一样,职业规划也要有清晰的目标。有了目标之后,才能拆解目标。譬如,“用3年时间成为主管”这是一个目标,但这个目标背后是有达成目标的要素或者条件存在的。如果我们没有设立这个目标,就自然无从谈起达成目标的要素或条件了。
有了目标之后,你就要多看职位描述的要求,再衡量自己当前的能力情况,明确需要努力优化和提高的方向。
再次,要定期复盘和反思自己为实现目标而准备的要素和条件的完备情况。也就是说,设立目标、明确要素和条件之后,不是闷头去做就好,而是要有一个定期复盘和反思的机制。这和我们平时的工作一样,我们会每个季度、每个月、每周甚至每天去复盘自己的进度达标情况,职业规划的落地一样需要这样的机制。譬如,每半年把自己设立的目标职位的职位描述拿出来再对比一下,看看自己的进步情况,是否需要调整方向,是否需要改进条件。
最后,要坚持以上的所有动作,直到你达成最后的职业目标。
运营人对我提出的这些建议一定不陌生,因为运营工作就是这么做的,时时回顾、经常复盘、不断对焦、持续优化,直至目标最后实现。
不要轻易否定自己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也不要随波逐流听信任何对运营职位的未来发展的判断。因为单一的职位发展好不好,其实和我们自身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大,但如果我们自己的能力真的得到了提升,那么我们就有机会挑战职位本身发展的阶段和趋势。
接着,我想和大家分享关于创业与就业、大公司与小公司的选择问题。我个人并不建议大家一毕业就创业。不论是在我的公众号上,还是过去和一些朋友的交流中(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我的立场都是明确的——不建议大家轻易选择创业。
创业是一个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就业方向,它不仅仅对创业者的体力或者脑力有要求,还对创业者的心理有要求。
创业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影响创业的因素非常多,如社会、政治、经济大环境,个人能力,团队能力,方向、路线选择,资金,等等。除非你具备很好的条件,如不差钱、有很靠谱的创业伙伴、方向正确且能力卓越等。
我在就业方面的建议是如果你有条件或能力,就优先选择在大公司就业;而对于自驱力强大并且有很好的主动工作意识的人,选择在小公司或者创业公司就业,也是没有问题的。
大公司的薪资福利、晋升管理制度相对来说比较完善,并且有较好的培训通道和可学习、请教的对象,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在大公司工作更容易获得自我能力与自我价值的提升。不过大公司也有缺点,如它的主营业务通常比较稳定,负责主营业务工作的人很容易变成“螺丝钉”。而新业务通常伴随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和风险:如果业务成功,那么职场新人将前途无量;如果业务失败,那么职场新人可能会失业。
小公司或者创业公司的优势显然就是大公司的劣势。小公司或者创业公司没有那么完善的规章制度,比较看重个体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好处就是如果你的自驱力很强,那么你完全有机会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高的技能提升。所以,真可谓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需要说明的是,运营目前看起来依然是一个在经验和年龄两个方面平衡较好的职位,但这也要取决于大家如何在每一段工作经历中留下自己的印记。
我建议大家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有十足的功利心,但同时也要考虑自己在不同阶段以及在不同的公司中,能够做出什么样的业绩。
包装自己并不难,难的是去掉包装后,你是否还具备企业所需要的价值。这是值得每个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如何谈薪的话题。
每个人都希望工作付出的时间与精力能够换来对等的收入,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也见过一些候选人,他们对薪资的想法过于乐观。
谈薪受到大环境和小环境的共同影响,不能一概而论。虽然业内总有一些可以为应聘者带来2~3倍薪资增长的工作,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在你当前的薪资水平上上浮30%可能是更多的公司人力专员在审视你的涨薪要求时的一个上限比例。所以,除非你在现在的公司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且你的目前薪资确实被严重低估,否则在谈薪时,想要超过这个上涨比例是非常困难的。
即使我们都希望看到由运营主导的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但这依然需要时间。
后记
时间过得很快,距离《从零开始做运营》的出版,已经有3年多的时间了。又一次开始写后记,其实还蛮有意思的。
如今回想起自己当年在后记里提到的一个愿望,现在算是实现了。
当时我写道:“关于潮流的部分……我是否能够带来互联网运营图书的写作潮流?”
我相信当初很多人(其实也包括我自己)在看到这段话的时候,都会觉得这是在白日做梦,但我实在没想到,不仅互联网运营类的图书市场火爆了起来,就连运营这个职位也开始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2016年、2017年这两年,有越来越多的应届生向我咨询该如何做运营,该从哪里入手。当时的我诚惶诚恐,生怕我的建议影响到一个人的未来,不论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
《从零开始做运营》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评论有褒有贬,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读者说:“看第一遍和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感受完全不同,尤其是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历之后,感受会更加深刻。”
这让我很开心。
2017年年初的时候,《从零开始做运营》的编辑朱丽君来问我,要不要考虑《从零开始做运营2》的写作?我答应了,因为对于运营,我也有了一些全新的体会。当然,在《从零开始做运营》中遗漏的或者需要更新的部分也应该去补充与完善,同时,关于运营团队、职业规划的话题,也是我想与读者聊一聊的。
所以,我希望这本《从零开始做运营2》能成为《从零开始做运营》的姊妹篇,它们既彼此独立,又有所关联。当然,我尽量避免两本书在内容上的重复,我甚至希望《从零开始做运营2》可以对《从零开始做运营》有更多的补充和加强。
运营最好的年代其实就是现在,让我们珍惜这个年代吧。毕竟运营标准化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实现标准化的那一天可能就是运营入行门槛构建完整的那一天,只不过,那时运营人的生活可能就没现在这么有趣了吧。
感谢所有读者的一路相伴,不论是之前出版的《从零开始做运营》,还是这一本《从零开始做运营2》,我自始至终都希望它们能对你有所帮助,那样我就很开心了。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