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try/finally 语句

发布于 2024-01-29 22:24:15 字数 210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try语句的另一种形式是特定的形式,和最终动作有关。如果在try中包含了finally子句,Python一定会在try语句后执行其语句代码块,无论try代码块执行时是否发生了异常。其一般形式如下所示。

利用这个变体,Python可先执行try首行下的语句代码块。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取决于try代码块中是否发生异常。

·如果try代码块运行时没有异常发生,Python会跳至执行finally代码块,然后在整个try语句后继续执行下去。

·如果try代码块运行时有异常发生,Python依然会回来运行finally代码块,但是接着会把异常向上传递到较高的try语句或顶层默认处理器。程序不会在try语句下继续执行。也就是说,即使发生了异常,finally代码块还是会执行的,和except不同的是,finally不会终止异常,而是在finally代码块执行后,一直处于发生状态。

当想确定某些程序代码执行后,无论程序的异常行为如何,有个动作一定会发生,那么,try/finally形式就很有用。在实际应用中,这可以让你定义一定会发生的清理动作,例如,文件关闭以及服务器断开连接等。

要注意,在Python 2.4和更早版本中,finally子句无法和except、else一起用在相同的try语句内,所以,如果用的是旧版,最好把try/finally想成是独特的语句形式。然而,到了Python 2.5,finally可以和except及else出现在相同语句内,所以现在其实只有一个try语句,但是有许多选用的子句(等一下会介绍)。不过,无论选用哪个版本,finally子句依然具有相同的用途:指明一定要执行的“清理”动作,无论异常发生了没有。

注意:正如我们将在本章稍后看到的,在Python 2.6和Python 3.0中,新的with语句及其环境管理器提供了一种基于对象的方式来针对退出操作做类似的工作。和finally语句不同,这条新的语句还支持进入操作,但是它仅限用于实现了环境管理器协议的对象。

例子:利用try/finally编写终止行为

我们之前看过了简单的try/finally的例子。以下是更为实际的例子,示范了这个语句的典型角色。

在这段代码中,带有finally分句的try中包装了一个文件处理函数的调用,以确保无论函数是否触发异常,该文件总是会关闭。这样以后的代码就可确定文件的输出缓存区的内容已经从内存转移至磁盘了。类似的代码结构可以保证服务器连接已关闭了。

正如我们在第9章中学习过的,文件对象在垃圾回收时自动关闭;这对于我们不能分配赋值给变量的临时性文件特别有用。然而,当垃圾收集将要发生的时候,并不总是很容易预计到,特别是在较大的程序中。try语句会使得文件更显式地、可预料地关闭,并且适用于一个特定的代码块。它确保了文件会在块退出时关闭,而不管是否发生了异常。

这个特定的函数并不总是那么有用(只是引发异常),但是把调用包装在try/finally语句中是确保关闭活动(即终止)一定会执行的绝佳方式。同样,Python一定会执行finally代码块的代码,无论try代码块中是否发生异常[1]

当这里的函数引发异常时,控制流程会跳回,执行finnally代码块并关闭文件。然后,异常要么会传递到另一个try,要么就是传递至默认的顶层处理器(打印标准出错消息并关闭程序);绝不会运行到try后的语句。如果在这里的函数没有引发异常,程序依然会执行finally代码块来关闭文件,但是,接着就是继续运行整个try语句之后的语句了。

注意,在这里的用户定义异常依然是通过类定义的:就像下一章将要见到的,如今在Python 2.6和Python 3.0中,异常应该都是类的实例。

[1]当然,除非Python彻底崩溃。Python努力避免这种事的发生,在程序执行时会检查所有可能的错误。当一个程序崩溃,通常是因为连接的C扩展代码中的bug,而这已在Python范围之外了。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