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内存管理
1.引用管理
语言的内存管理是语言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决定语言性能的重要因素。无论是C语言的手工管理,还是Java的垃圾回收,都成为语言最重要的特征。这里以Python语言为例,来说明一门动态类型的、面向对象的语言的内存管理方式。
首先我们要明确,对象内存管理是基于对引用的管理。我们已经提到,在Python中,引用与对象分离。一个对象可以有多个引用,而每个对象中都存有指向该对象的引用总数,即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我们可以使用标准库中sys包中的getrefcount(),来查看某个对象的引用计数。需要注意的是,当使用某个引用作为参数,传递给getrefcount()时,参数实际上是创建了一个临时的引用。因此,getrefcount()所得到的结果,会比期望的多1:
from sys import getrefcount
a = [1, 2, 3]
print(getrefcount(a))
b = a
print(getrefcount(b))
由于上述原因,两个getrefcount()将返回2和3,而不是期望的1和2。
2.对象引用对象
我们之前提到了一些可变对象,如列表和词典。它们都是数据容器对象,可以包含多个对象。实际上,容器对象中包含的并不是元素对象本身,而是指向各个元素对象的引用。我们也可以自定义一个对象,并引用其他对象:
class from_obj(object):
def __init__(self, to_obj):
self.to_obj = to_obj
b = [1,2,3]
a = from_obj(b)
print(id(a.to_obj))
print(id(b))
可以看到,a引用了对象b。对象引用对象,在Python中十分常见。比如在主程序使用a = 1,会把引用关系存入到一个词典中。该词典对象用于记录所有的全局引用。赋值a=1,实际上是让词典中一个键值为"a"的元素引用整数对象1。我们可以通过内置函数globals()来查看该词典。
当一个对象a被另一个对象b引用时,a的引用计数将增加1:
from sys import getrefcount
a = [1, 2, 3]
print(getrefcount(a))
b = [a, a]
print(getrefcount(a))
由于对象b引用了两次a,因此a的引用计数增加了2。
容器对象的引用可能会构成很复杂的拓扑结构,如图6-1所示。我们可以用objgraph包^(2)^{#ch2-back}来绘制其引用关系,比如:
x = [1, 2, 3]
y = [x, dict(key1=x)]
z = [y, (x, y)]
import objgraph
objgraph.show_refs([z], filename="ref_topo.png") # 第二个参数说明了绘图文件的文件名
图6-1 引用结构
两个对象可能相互引用,从而构成所谓的引用环(Reference Cycle)。
a = []
b = [a]
a.append(b)
即便是单个对象,只需自己引用自己,也能构成引用环。
a = []
a.append(a)
print(getrefcount(a))
引用环会给垃圾回收机制带来很大的麻烦,我们将在后面详细叙述这一点。
某个对象的引用计数可能减少。比如,可以使用del关键字删除某个引用:
from sys import getrefcount
a = [1, 2, 3]
b = a
print(getrefcount(b))
del a
print(getrefcount(b))
我们前面提到过,del也可以用于删除容器中的元素,比如:
a = [1,2,3]
del a[0]
print(a)
如果某个引用指向对象a,那么当这个引用被重新定向到某个其他对象b时,对象a的引用计数将减少:
from sys import getrefcount
a = [1, 2, 3]
b = a
print(getrefcount(b))
a = 1
print(getrefcount(b))
3.垃圾回收
吃太多,总会变胖,Python也是如此。当Python中的对象越来越多时,它们将占据越来越大的内存。不过你不用太担心Python的体形,它会乖巧的在适当的时候“减肥”,启动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将没用的对象清除。许多语言中都有垃圾回收机制,比如Java和Ruby。尽管最终目的都是塑造苗条的体形,但不同语言的减肥方案有很大的差异。
原理上,当Python的某个对象的引用计数降为0,即没有任何引用指向该对象时,该对象就成为要被回收的垃圾了。比如某个新建对象,它被分配给某个引用,对象的引用计数变为1。如果引用被删除,对象的引用计数为0,那么该对象就可以被垃圾回收。比如下面的表:
a = [1, 2, 3]
del a
del a后,已经没有任何引用指向之前建立的[1, 2, 3]这个表了,即用户不可能通过任何方式接触或者动用这个对象。这个对象如果继续待在内存里,就成为不健康的脂肪。当垃圾回收启动时,Python扫描到这个引用计数为0的对象,就会将它所占据的内存清空。
然而,减肥是个昂贵而费力的事情。垃圾回收时,Python不能进行其他的任务。频繁的垃圾回收将大大降低Python的工作效率。如果内存中的对象不多,就没有必要频繁启动垃圾回收。所以,Python只会在特定条件下,自动启动垃圾回收。当Python运行时,会记录其中分配对象(Object Allocation)和取消分配对象(Object Deallocation)的次数。当两者的差值高于某个阈值时,垃圾回收才会启动。
我们可以通过gc模块的get_threshold()方法,查看该阈值:
import gc
print(gc.get_threshold())
返回(700, 10, 10),后面的两个10是与分代回收相关的阈值,后文中会详细说明。700即垃圾回收启动的阈值。可以通过gc中的set_threshold()方法重新设置。当然,我们也可以手动启动垃圾回收,即使用gc.collect()。
除了上面的基础回收方式外,Python同时还采用了分代(Generation)回收的策略。这一策略的基本假设是,存活时间越久的对象,越不可能在后面的程序中变成垃圾。我们的程序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对象,许多对象很快产生和消失,但也有一些对象长期被使用。出于信任和效率,对于这样一些“长寿”对象,我们相信它们还有用处,所以减少在垃圾回收中扫描它们的频率。
Python将所有的对象分为0、1、2三代。所有的新建对象都是0代对象。当某一代对象经历过垃圾回收,依然存活,那么它就被归入下一代对象。垃圾回收启动时,一定会扫描所有的0代对象。如果0代经过一定次数垃圾回收,那么就启动对0代和1代的扫描清理。当1代也经历了一定次数的垃圾回收后,就会启动对0、1、2代的扫描,即对所有对象进行扫描。
这两个次数即上面get_threshold()返回的(700, 10, 10)返回的两个10。也就是说,每10次0代垃圾回收,会配合1次1代的垃圾回收;而每10次1代的垃圾回收,才会有1次2代的垃圾回收。
同样可以用set_threshold()来调整次数,比如对2代对象进行更频繁的扫描。
import gc
gc.set_threshold(700, 10, 5)
4.孤立的引用环
引用环的存在会给上面的垃圾回收机制带来很大的困难。这些引用环可能构成无法使用,但引用计数不为0的一些对象:
a = []
b = [a]
a.append(b)
del a
del b
上面我们先创建了两个表对象,并引用对方,构成一个引用环。删除了a、b引用之后,这两个对象不可能再从程序中调用,因而就没有什么用处了。但是由于引用环的存在,这两个对象的引用计数都没有降到0,所以不会被垃圾回收,如图6-2所示。
图6-2 孤立的引用环
为了回收这样的引用环,Python会复制每个对象的引用计数,可以记为gc_ref。假设,每个对象i,该计数为gc_ref_i。Python会遍历所有的对象i。对于每个对象i所引用的对象j,将相应的gc_ref_j减1,遍历后的结果如图6-3所示。
图6-3 遍历后的结果
在结束遍历后,gc_ref不为0的对象,和这些对象引用的对象,以及继续更下游引用的对象,需要被保留,而其他对象则被垃圾回收。
Python作为一种动态类型的语言,其对象和引用分离。这与曾经的面向过程语言有很大的区别。为了有效地释放内存,Python内置了垃圾回收的支持。Python采取了一种相对简单的垃圾回收机制,即引用计数,并因此需要解决孤立引用环的问题。Python与其他语言既有共通性,又有特别的地方。对内存管理机制的理解,是提高Python性能的重要一步。
————————————————————
(1){#ch1} Python中还有一个__getattribute__()特殊方法,用于查询任意属性。
(2){#ch2} objgraph是Python的一个第三方包,可以使用pip安装。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