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11.3. HTTP 的特性

发布于 2019-09-14 13:30:41 字数 3164 浏览 878 评论 0 收藏 0

11.3. HTTP 的特性

  • 11.3.1. 用户代理 (User-Agent)
  • 11.3.2. 重定向 (Redirects)
  • 11.3.3.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
  • 11.3.4. ETag/If-None-Match
  • 11.3.5. 压缩 (Compression)

这里有五个你必须关注的 HTTP 重要特性。

11.3.1. 用户代理 (User-Agent)

User-Agent 是一种客户端告知服务器谁在什么时候通过 HTTP 请求了一个 web 页, feed 汇聚或其他类型的 web 服务的简单途径。 当客户请求一个资源时, 应该尽可能明确发起请求的是谁。 以便当产生异常错误时,允许服务器端的管理员与客户端的开发者取得联系。

默认情况下 Python 发送一个通用的 User-Agent: Python-urllib/1.15。 下一节, 您将看到更加有针对性的 User-Agent。

11.3.2. 重定向 (Redirects)

有时资源移来移去。 Web 站点重组内容, 页面移动到了新的地址。甚至是 web 服务重组。 原来位于 http://example.com/index.xml 的 feed 汇聚可能被移动到 http://example.com/xml/atom.xml。 或者因为一个机构的扩展或重组,整个域被迁移。 例如, http://www.example.com/index.xml 可能被重定向到 http://server-farm-1.example.com/index.xml。

您每次从 HTTP 服务器请求任何类型的资源时, 服务器的响应中均包含一个状态代码。 状态代码 200 的意思是 “一切正常, 这就是您请求的页面”。 状态代码 404 的意思是 “页面没找到”。 (当浏览 web 时,你可能看到过 404 errors。)

HTTP 有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资源已经被移动。 状态代码 302 表示 临时重定向; 这意谓着 “哎呀, 访问内容被临时移动” (然后在 Location: 头部给出临时地址)。 状态代码 301 表示 永久重定向; 这意谓着 “哎呀, 访问内容被永久移动” (然后在 Location: 头部给出新地址)。 如果您获得了一个 302 状态代码和一个新地址, HTTP 规范说您应该使用新地址获取您的请求, 但是下次您要访问同一资源时, 应该使用就地址重试。 但是如果您获得了一个 301 状态代码和一个新地址, 您应该从次使用新地址。

当从 HTTP 服务器接受到一个适当的状态代码时, urllib.urlopen 将自动 “跟踪” 重定向, 但不幸的是, 当它做了重定向时不会告诉你。 你将最终获得所请求的数据,却丝毫不会察觉到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潜在的库 “帮助” 你做了一次重定向操作。因此你将继续不断的使用旧地址, 并且每次都将获得被重定向的新地址。这一过程要往返两次而不是一次: 太没效率了! 本章的后面, 您将看到如何改进这一点,从而适当的且有效率的处理永久重定向。

11.3.3.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

有些数据随时都在变化。 CNN.com 的主页经常几分钟就更新。 另一方面, Google.com 的主页几个星期才更新一次 (当他们上传特殊的假日 logo, 或为一个新服务作广告时)。 Web 服务是不变的:通常服务器指导你所请求的数据的最后修改时间,并且 HTTP 为服务器提供了一种将最近修改数据连同你请求的数据一同发送的方法。

如果你第二次 (或第三次, 或第四次) 请求相同的数据, 你可以告诉服务器你上一次获得的最后修改日期: 在你的请求中发送了一个 If-Modified-Since 头信息, 它包含了上一次从服务器连同数据所获得的日期。 如果数据从那时起没有改变, 服务器将返回一个特殊的 HTTP 状态代码 304, 这意谓着 “从上一次请求后这个数据没有改变”。 为什么这一点有何进步呢? 因为当服务器发送状态编码 304 时, 不再重新发送数据。 您仅仅获得了这个状态代码。 所以当数据没有更新时,你不需要一次又一次地下载相同的数据; 服务器假定你有本地的缓存数据。

所有现代的浏览器都支持最近修改的数据检查。如果你曾经访问过某页, 一天后重新访问相同的页时发现它没有变化, 并奇怪第二次访问时页面加载得如此之快 -- 这就是原因所在。 你的浏览器首次访问时会在本地缓存页面内容, 当你第二次访问, 浏览器自动发送 首次访问时从服务器获得的最近修改日期。 服务器简单的返回 304: 没有修改, 因此浏览器就会知道从本地缓存加载页面。 在这一点上,Web 服务也如此智能。

Python 的 URL 库没有提供内置的最近修改数据检查支持, 但是 你可以为每一个请求添加任意的头信息并在每一个响应中读取任意头信息, 从而自己添加这种支持。

11.3.4. ETag/If-None-Match

ETag 是实现与最近修改数据检查同样的功能的另一种方法: 没有变化时不重新下载数据。 其工作原理是: 服务器发送你所请求的数据的同时,发送某种数据的 hash (在 ETag 头信息中) 。 hash 的确定完全取决于服务器。 当第二次请求相同的数据时, 在 If-None-Match: 头信息中将包含 ETag hash, 如果数据没有改变, 服务器将返回 304 状态代码。 与最近修改数据检查相同, 服务器 仅仅 发送 304 状态代码; 第二次将不为你发送相同的数据。 在第二次请求时, 通过包含 ETag hash, 你会告诉服务器,如果 hash 仍旧匹配就没有必要重新发送相同的数据, 因为你还有上一次访问过的数据。

Python 的 URL 库没有对 ETag 的内置支持, 但是在本章后面你将看到如何添加这种支持。

11.3.5. 压缩 (Compression)

最后一个重要的 HTTP 特性是 gzip 压缩。 当谈论 HTTP web 服务时, 几乎总是会谈及在网络线路上传输的 XML。XML 是文本, 而且还是相当冗长的文本, 并且文本通常可以被很好地压缩。当你通过 HTTP 请求一个资源时, 可以告诉服务器, 如果它有任何新数据要发送给我时, 请以压缩的格式发送。 在你的请求中包含 Accept-encoding: gzip 头信息, 如果服务器支持压缩, 他将返回由 gzip 压缩的数据并且使用 Content-encoding: gzip 头信息标记。

Python 的 URL 库本身没有内置对 gzip 压缩的支持, 但是你能为请求添加任意的头信息。 Python 还提供了一个独立的 gzip 模块, 它提供了对数据进行解压缩的功能。

注意我们用于下载 feed 汇聚的 小单行脚本 并不支持任何这些 HTTP 特性。 让我们来看看如何改善他。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