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 作者简介
- 序言
- 第 1 章 帝国的余辉:ATT
- 第 2 章 蓝色巨人:IBM
- 第 3 章 水果公司的复兴:乔布斯和苹果公司
- 第 4 章 计算机工业的生态链
- 第 5 章 奔腾的芯:英特尔-Intel
- 第 6 章 IT 业的罗马帝国:微软-Microsoft
- 第 7 章 互联网的金门大桥:思科
- 第 8 章 英名不朽:杨致远、菲洛和雅虎公司
- 第 9 章 硅谷的见证人:惠普公司
- 第 10 章 没落的贵族:摩托罗拉
- 第 11 章 硅谷的另一面
- 第 12 章 短暂的春秋:与机会失之交臂的公司
- 第 13 章 幕后的英雄: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
- 第 14 章 信息产业的规律性
- 第 15 章 高科技公司的摇篮:斯坦福大学
- 第 16 章 科技公司的吹鼓手:投资银行
- 第 17 章 挑战者:Google 公司
- 第 18 章 成功的转基因:诺基亚、3M、GE
- 第 19 章 印钞机:最佳的商业模式
- 第 20 章互联网 2.0
- 第 21 章金融风暴的冲击
- 第 22 章云计算
- 第 23 章下一个 Google
- 后记
23.1 千亿俱乐部
从英特尔、苹果、微软到思科和 Google。 它们有许多共同的特点。首先,它们都是全球性的跨国公司,并在自己的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微软在很长时间里不仅是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而且占了全球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市场的九成以上。英特尔虽然近几年不如 10 年前风光,也依然占有全球计算机 CPU 市场的八成。思科和 Google 类似,它们在自己的主攻领域里市场份额和收入超过了他们竞争对手的总和。苹果公司正处于从计算机公司到个人电子产品和通信产品转型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像这些公司一样主导一个大的市场,但是它的一些产品, 比如 iPod 在相应的市场上也近乎形成垄断,而且在其他领域它正在快速夺取原有公司的市场份额(比如在手机领域就是如此) ,同时还在不断开拓新市场( 比如 iPad 平板电脑) 。
其次,它们代表着或代表过一个时代,形成并且带动了一个产业链。英特尔和微软代表着微机时代,以至于大家把整个微机工业称为 WinTel 。思科和 Google(还有早期的雅虎),它们两个一个在后台,一个在前台,代表着互联网时代,并且是互联网产业链的主导者。既然代表一个时代,它们所处的市场就必须“足够大”,从英特尔到 Google,都满足这个条件。
否则一个公司的产品再好,技术再先进,即使主导了一个市场,也不能成为时代的代表者。苹果虽然不能带动整个产业链,但是从 2000 起的十年是所谓的 i 十年,苹果改变着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认识。
再次,它们不能仅仅是“以后可能前途无量”,而必须有非常强的盈利能力,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证明自己,达到每年数百亿美元的营业额,几十亿美元的纯利润,并且能有十年以上的持续增长后劲。很多公司靠炒作概念,而利润平平,在一段时间里,股价炒得很高,他们依靠发行新股获得了充足资金,然后盲目扩大业务。虽然风光一时,但光环迅速消失。2000 年前的很多互联网公司就是如此。那些公司鲜有利润,也没有很高的营业额,但是被炒作得比那些稳定经营了几十年的公司更值钱,当时很多没有什么产品和服务的互联网公司,盘子被炒得比波音公司还大,他们能够说的就是“我们代表未来,我们代表今后一种趋势”,等等。“未来”是没有发生也无法验证的事,说说总是容易的,但是真到了若干年后做到的几乎没有。
从这个角度看,几年前几乎所有互联网 2.0 公司都不符合要求,因此全球性独立的互联网 2.0 公司也就剩下了 Facebook 一家。即使是 Facebook ,要做到数百亿美元的营业额也还需要很多年。
当然,上述的盈利不能是靠政府补贴带来的盈利,而是靠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带来更强的竞争力产生的。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哪家革命性的公司是靠政府扶植出来的。
又次,即使一家公司满足了上述条件,处在一个新兴的、商业潜力巨大的行业, 同时又很幸运地于合适的时机在这个行业拔得头筹,但是,如果它的执行力不足,它依然会是昙花一现。雅虎公司多多少少如此,那些与机会失之交臂的公司都是如此。
当然,除了上述条件,成为千亿俱乐部的会员并且能站稳脚还需要很多其他条件,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像微软或 Google 这样的公司要很多年才能出一个。但是,几十年来,这样的公司还在不断涌现,这也就激发了各种人力图成为下一个科技新贵的强烈愿望。人们也在通过创业和投资不断将这样的愿望付诸行动。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