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什么会引发树盲症

发布于 2024-10-11 22:41:15 字数 14695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树形结构能赋予语言以力量,表达观点之间的联系,而不是一股脑儿地把观点都推给读者。但这样做是有代价的,那便是会给记忆增加额外的负担。人们需要在认知方面付出努力,才能在头脑中建立和保持那些看不见的树枝,这容易让读者和作者退回到以前的状态,重新把句子当成一个接一个该死的词。

让我们从作者开始分析。当疲倦袭来时,作者观察整个树形结构上各个树枝的能力就会减退。他的视界收窄到门上的窥视孔那么小,一次只能看到一串文字中相连的几个词语。可是很多语法规则是由整个树形结构而不是一串词语决定的,这么一来,这种短暂的“树盲症”就会造成麻烦的错误。

主语与动词不一致

就拿主语与动词的一致性来说吧。我们说“The bridge is crowded”,但是换成几座桥,要说“The bridges are crowded”。这条规则不难遵守。孩子们在三岁之前就能学会。类似“I can has cheezburger”(has 应为 have)和“I are serious cat”(应为 I am a serious cat)这样的错误太过明显,以至于一套互联网搞笑图片“LOLcats”将其诙谐地称为猫打出来的句子。但是,“主语”和“动词”之间的一致性是由树形结构上的树枝决定的,而不是由词语串里的词语决定的。

你也许会思忖,这有什么区别吗?无论怎么看,句子还不都一样?答案是:不一样。如果我们在主语尾部加入一些词使之变长,就像下页图中列出的那样,让“bridge”后面不再紧跟着动词,但是由整个树形结构所决定的一致性并没有受影响。“通向岛屿的桥上挤满了人”这句话,我们仍然用“The bridge to the islands is crowded”来表述,而不是用“The bridge to the islands are crowded”来表述。

但是,由于树盲症的存在,一时疏忽而打成“The bridge to the islands are crowded”的大有人在。如果你不能让树形结构驻留在记忆里,那么在你打出那个动词之前,“islands”这个单词就会在你耳边萦绕,从而弄乱了动词的单复数。以下是出版物中出现过的几个一致性方面的错误。

The cost of the improvements have not yet been estimated.

(这项改进的成功尚未被估算。)

The readiness of our conventional forces are at an all-time low.

(我们常规部队的随时应战能力空前低下。)

At this stage,the accuracy of the quotes have not been disputed.

(在这个阶段,这些引述的准确性尚未经过讨论。)

The popularity of“Family Guy”DVDs were partly credited with the 2005revival of the once-canceled Fox animated comedy.

(“恶搞之家”DVD 的走红,部分归功于这部一度被停播的福克斯动画喜剧在 2005 年重新开播。)

The impact of the cuts have not hit yet.

(这些削减造成的影响尚未显现。)

The maneuvering in markets for oil,wheat,cotton,coffee and more have brought billions in profits to investment banks.

(对食用油、小麦、棉花、咖啡以及更多农产品市场的操纵,已经为投资银行带来了数十亿元的利润。)

这种失误很常见。我在写这一章的时候,每隔几页就看见微软 Word 软件的语法检查器画出的绿色波浪线。通常,它会标出被我的“树形结构监测雷达”漏掉的一致性问题。但即使是最好的软件,也没有聪明到能可靠地分析树形结构,所以作者还是不能把留意树形结构的任务交给文字处理软件。在以上我写出的例句中,最后两个就没有被软件标上代表错误的波浪线。

在树形结构中插入额外的短语,只是分开主语和动词的一种方法。另一种方法是采用一种语法转换程序,该转换程序启发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提出了他的著名理论:通过特定规则将一个短语放到一个新位置,将一个句子潜在的树形结构(它的深层结构)转变为另一个稍微不同的树形结构,称为“表面结构”。例如,该程序可用于英语里包含“wh-”开头单词的疑问句,比如“Who do you love?”(“你爱谁?”)以及“Which way did he go?”(“他往哪边走了?”)。在深层结构中,以“wh-”开头的单词出现在你期待它在一般句子中出现的位置。在以下例子中,“who”位于动词“love”之后,正如“I love Lucy”。而移位规则把这个词提到句首,在表面结构中留下了一个空隙(画着下划线的空白处)。(从现在起,我们将在树形图上简化掉不必要的标签和分支。)

我们能够理解这些句子,是因为在头脑里把移出去的短语又填回了空隙。“Who do you love__?”意思是“你爱的那个人是哪个人”。

移位规则也衍生出一种常见结构,叫作关系从句,如同“the spy who__came in from the cold”和“the woman I love____”。关系从句是指拥有一个空隙的从句(如 I love____),而且这个从句起到修饰一个名词短语(如 the woman)的作用。空隙所在的位置,表示被修饰的名词短语在深层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若想理解这个关系从句,我们需要从头脑中把空隙填上。第一个例子的意思是“那个间谍即从外面的冷天走进来的间谍”。第二个例子的意思是“那个女人即我爱的女人”。

如果空隙和填充词之间的距离过长,那么对作者和读者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我们在阅读时遇到一个填充词(比如 who 或者 that woman),需要先把它们储存在记忆里,同时又去处理鱼贯而来的材料,直到找到那个应该填进去的空隙。10 通常这对于我们顶针大小的记忆容量来说实在太多了,因而我们经常会因中间间隔的词语分神。

The impact,which theories of economics predict_____are bound to be felt sooner or later,could be enormous.

经济学理论所预测的那种迟早会被人们感觉到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

你注意到其中的错误了吗?一旦你把“predict”后面的空隙用“impact”这个词填上,得到“the impact are bound to be felt”,你就会发现应该用“is”而不是“are”。这个错误和之前的“I are serious cat”一样显而易见,但是记忆的过载让这个错误从眼皮下悄然溜走了。

树形结构的一个分支对另一分支使用什么词语通常有诸多要求,一致性原则就是其中之一。这种要求叫作“支配关系”,同样见于动词和形容词对于其补语的挑剔要求。我们“制订计划”(make plans)、“做研究”(do research),如果说成“做计划”(do plans)、“制订研究”(make research),听上去则很怪。可以说“oppress their victims”(“压迫他们的受害者”,有下划线的是宾语),而不能说“oppressing against their victims”(有下划线的是斜格宾语);与此同时,可以说“discriminate against their victims”(“歧视他们的受害者”,有下划线的是间接宾语),而不能说“discriminate them”(有下划线的是直接宾语)。我们说一件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同,英语中用“Something can be identical to something else”来表述,但如果用“coincide”来表示必须说“coincide with”,因为“identical”和“coincide”这两个词要求搭配不同的介词。当短语被重组或分开,作者常常会忘记这个词要求接那个词,从而犯下恼人的错误。

Among the reasons for his optimism about SARS is the successful research that Dr.Brian Murphy and other scientists have made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他对控制 SARS 疫情保持乐观的一个原因在于布莱恩·墨菲博士和其他科学家在国家健康研究院开展的研究取得了成功。

People who are discriminated based on their race are often resentful of their government and join rebel groups.

那些由于种族出身被人歧视的人们,常常对他们的政府产生怨恨之情,并且会加入一些反抗组织。

The religious holidays to which the exams coincide are observed by many of our students.

我们的许多学生都参与庆祝那些与考试日期相冲突的宗教节日。

并列结构各分支不一致

最常见的一种“树盲症”就是没能对并列结构的每个分支进行细致考察。并列结构指两个或者更多短语组成的一个短语,可以通过“并列连词”连接,如“自由的土地和勇士的家园”“纸还是塑料”,也可以靠逗号连接,如“你是累了,体能耗尽,还是无精打采?”

并列结构中的每一个短语都必须在自己的位置上各司其职,就像没有其他短语一样,而且它们必须起到相同的作用(宾语、修饰语等)。“你想要纸还是塑料”是个没有毛病的句子,因为你可以说“你想要纸吗”,用“纸”作为“想要”的宾语,也可以说“你想要塑料吗”,用“塑料”做“想要”的宾语。但是“你想要纸还是方便地”就违反语法规则了,因为“方便地”是一个修饰语,修饰语不能做“想要”的宾语。你永远不会说:“你想要方便地吗?”没有人会轻易犯下这种错误,因为“想要”和“方便地”挨得很近,使得这种不匹配显而易见。也没人会轻易说出“你想要纸片还是方便地”,这是因为他们能在头脑中屏蔽插在中间的“纸”和“还是”,使得“想要”和“方便地”之间的不匹配昭然在目。这类笑料也被喜剧明星斯蒂芬·考伯特(Stephen Colbert)用在他 2007 年畅销书的书名《我是美国(你也能!)》[I Am America(And So Can You!)]之中,以凸显他在荧幕中塑造的文盲形象。

但是,一旦句子变得复杂,即使是有文化修养的作者,也可能无法顾及并列结构中的每个分支如何与彼此保持一致。下面这句口号的作者可能没有想到,顾客会对句子的搭配不当而皱眉:“We get the job done,not make excuses”(“我们完成工作任务,不找借口”)。短语“get the job done”是现在时态的谓语,与主语“we”一致,但是短语“not make excuses”没有时态,与主语不一致(不能说 We not make excuses);它只能作为“do”或“will”这类助动词的补语。修改这个口号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变成两个并列的完整从句(We get the job done;we don’t make excuses),二是变成一个动词的两个并列补语(We will get the job done,not make excuses)。

另一种更难察觉的搭配错误也会经常溜进文章中,成为报纸上的“更正与致歉”专栏的常规内容,许多编辑不得不在此为一周前所犯的错误向读者致歉。这里是《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编辑菲利普·科比特(Philip Corbett)在他的特稿中找到的一些错误,修改后的版本位于右边。(我已经把原来搭配不当的词语加了下划线和括号,使读者一目了然)。

在这些例子中,并列项是成对出现的,第一个并列项由一个量词(both、either、neither、not only 等)标记,第二个并列项由一个并列连词(and、or、nor、but also)标记。这些标记在例句中用下划线标出了,它们是这样成对的:

not only...but also... 不但……而且……

both...and... 既……又……

either...or... 要么……要么……

neither...nor... 既不……也不……

只有每个标记语后的短语是平行的,这些并列结构才显得优雅,正如例句中用括号括住的那些。因为“both”“either”这类量词有一种可以在句子中任意摆放的烦人习性,所以它们后面所跟的短语经常无法做到并行出现,这就让句子听起来刺耳。比如,在关于手术的例句中,在第一个并列项中我们用的是“to recover”(不定式),在第二个并列项中我们则用的是“freed him”(分词),两者不匹配。想要修复不平衡的并列结构,最简单的方法是以第二个并列项为准,通过将第一个并列项的量词移至更合适的位置,迫使第一个并列项与第二个并列项匹配。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希望第一个并列项的中心词变为分词,这样就能跟第二个并列项中的“freed him”一致了。解决之道是把“not only”向左移动两个单词的位置,使得“helped him”和“freed him”之间有种对称之美。(因为第一个 had 统领整个并列结构,所以第二个 had 就没有必要了。)在第二个例句中,第一个并列项中用了直接宾语“the future of Kenya”,与第二个并列项中的斜格宾语“of the tribunal”不和谐,只需要把“not only”向右推,我们就得到了干干净净的两个成对短语(都是斜格宾语):“of Kenya”和“of the tribunal”。最后一个例句的问题也是两个宾语不匹配,这可以用两种办法来修正。第一种是把“both”向右移,变成“by both patriotism and a desire for revenge”,第二种是给第二个并列项增加一个介词“by”,以便和第一个并列项相配,变成“by patriotism and by a desire for revenge”。

选择了错误的格

还有一种“树盲症”所带来的灾难,就是格的安排。语法上的格是指给一个名词短语加标记,表明其典型的语法功能,比如主语是主格,限定语是属格[这种功能在传统语法中被误称为“领有者”(possessor)],宾语、介词的宾语等是宾格。在英语中,格主要应用于代词。当饼干怪说“Me want cookie”(“我想要饼干”),人猿泰山说“Me Tarzan,you Jane”(“我是泰山,你是简”)时,他们是将宾格的代词“me”用作了主语,正确的用法是使用主格的代词“I”。其他主格代词有“he”(“他”)、“she”(“她”)、“we”(“我们”)、“they”(“他们”)、“who”(“谁”);其他宾格代词有“him”(“他”)、“her”(“她”)、“us”(“我们”)、“them”(“他们”)、“whom”(“谁”)。属格既可以标记在代词上,如“my”(“我的”)、“your”(“你的”)、“his”(“他的”)、“her”(“她的”)、“our”(“我们的”)、“their”(“他们的”)、“whose”(“谁的”)、“its”(“它的”),也可以标记在其他名词短语上,只要加上后缀“’s”即可。

除了饼干怪和泰山,我们中大多数人都能毫不费力地选择正确的格,只要代词位于树形结构的常规位置,并且挨着起支配作用的动词或介词就行。但是如果代词被埋藏在一个并列结构短语中,作者通常会漏看起支配作用的词,从而给代词安置一个错误的格。在随意的讲话中,人们常常会说“Me and Julio were down by the schoolyard”(“我和胡里奥在校园那里”),因为“Me”和动词“were”被并列结构中的“and Julio”给隔开了,所以我们中许多人很少能感觉到这个语病。妈妈和英文老师能够听出语病,但是他们训练孩子避免这种错误的方式是换一种说法:“Julio and I were down by the schoolyard”。不幸的是,这产生了一个相反的错误。由于并列结构的存在,人们很难用以树形结构去思考,因此不能领会这种纠正的原理,而只是记住了一个教条。“若要说话不出错,就说‘So-and-so and I’,而不要说‘Me and so-and-so’”,这导致了一种被称为“矫枉过正”的错误,即在宾格的并列结构中使用主格的代词。?

Give Al Gore and I a chance to bring America back.

请给阿尔·戈尔和我一个机会,将美国带回正轨。

My mother was once engaged to Leonard Cohen,which makes my siblings and I occasionally indulge in what-if thinking.

我的母亲曾和里奥纳德·科恩订婚,这使我的兄弟姐妹和我时不时沉浸在“如果他们结婚了会怎样”的想象之中。

For three years,Ellis thought of Jones Point as the ideal spot for he and his companion Sampson,a 9-year-old golden retriever,to fish and play.

三年来,埃利斯认为琼斯角是他和自己九岁大的金毛猎犬一块钓鱼和玩耍的理想地点。

Barb decides to plan a second wedding ceremony for she and her husband on“Mommies”tonight at 8:30on Channels 7and 10.

鲍尔布决定在 7 频道和 10 频道上今晚 8:30 的《妈妈们》节目中为她和她丈夫策划第二次结婚典礼。

克林顿在参加 1992 年总统大选时说过以上第一个句子,但是可以设想,他永远不会说“Give I a chance”(“给我一个机会”),因为及物动词后面的名词短语显而易见应该是宾格。

但是,由于“give”与“me”中间插入了“Al Gore and”,这段距离的存在让克林顿在选择格的时候脑子短路了。

说句公道话,据说美国第 42 任总统克林顿是一位经验老到的演讲者(在那场著名的听证会上,他说出了一句名言:“这要看‘是’这个词怎么定义。”),所以很难说他是否真的犯下了一个语法错误。当足够多的作家和演说家使用的句法不同于语法家做了书面分析之后首肯的句法时,也有可能是语法家错了,而作家和演说家对了。在本书第 6 章,当分析被鄙视的“between you and I”(“在我和你之间”)时,我们将再次讨论这个话题,那是一个比“give Al Gore and I”更常见的错误。但是,我们暂且设定书面语法分析是对的。因为它得到了每位编辑和作文老师的强制推行,所以你应当懂得怎么才能取悦这些人。

与此类似,你有必要保持怀疑心态,才能掌握另一种棘手的格,那就是“who”与“whom”之间的区分。也许你倾向于同意作家卡尔文·特里林(Calvin Trillin)的看法:“据我所知,‘whom’这个词发明出来,是为了让每个人说话都带着管家的调调”。但是到了第 6 章,我们会发现,这只是一种夸大其词。有时即使不做管家,你也得分清楚“who”和“whom”,这需要重新温习前面说的树形图。

一眼看上去,两者的区别泾渭分明:“who”是主格,用作主语,如“I”“she”“he”“we”“they”;“whom”是宾格,用作宾语,如“me”“her”“him”“us”“them”。因此从理论上讲,任何听到饼干怪说“Me want cookie”而大笑的人,已经知道了何时用“who”,何时用“whom”(假如他们并不强烈主张废除 whom 的话)。我们说“He kissed the bride”(“他吻了新娘”),所以我们问“Who kissed the bride”(“谁吻了新娘”)。我们说“Henry kissed her”(“亨利吻了她”),所以我们问“Whom did Henry kiss”(“亨利吻了谁”)。在“wh-”开头的疑问词被挪到句子前方而留下了一个空隙之前,看看这些疑问词在句子深层结构中的位置,你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别。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的大脑不能一下就掌握整个树形图,所以当句子变得更为复杂时,我们的注意力只要稍有失误,就会忽略“who/whom”与空隙之间的联系,从而选错词。

Under the deal,the Senate put aside two nominees for the 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Board who the president appointed__during a Senate recess.

根据协议,参议员暂不考虑国家劳动关系委员会的两个提名人,他们是总统在参议院休会期间任命的。

The French actor plays a man whom she suspects__is her husband,missing since World War II.

这位法国演员扮演的男人,她怀疑就是她在二战以来失踪的丈夫。

这些错误可以用以下办法避免:在头脑中将“who”或“whom”填回空隙,然后把句子念出来(或者,如果你对 who 和 whom 的直觉模糊不清,那么就在空隙处填上 he 或 him)。

第一个句子经过替换得出“the president appointed who”,对应“the president appointed he”,这显然是错误的,所以应当使用“whom”(与 him 相对应)。(我在树形图的 whom 前面加了一个星号,提醒你这儿不应该用 who。)第二个句子替换后得出“whom is her husband”(或者 him is her husband),这也是不可能的说法,此处应当用“who”。再次说明,我解释官方语法规则,是为了让你知道如何令一位编辑满意或当一名好管家。在第 6 章中,我将再次讨论这些官方规则是否真的是金科玉律,以及这些说法是否真的应被当作错误。

尽管树形结构的意识能够帮助作者避免错误(或者正如我们将要见到的,帮助作者使他的读者活得轻松一点儿),但我们不建议你真的去图解句子成分。没有哪位作者这么做。我甚至都不建议你写作时在头脑中生成树形图的心理图像。这些图只是一种方法:把你的注意力引向构思句子时在头脑中运行的认知机制。

“树形思维”的意识体验,并不是真的像看一棵树,而是一种更精微的体察:领会词语如何组合成短语,并且聚焦于这些短语的中心词,忽略其他冗余。例如,要避免“The impact of the cuts have not been felt”(“这些削减的影响尚未被感受到”)这个错误,需要在心里将“the impact of the cuts”简化到只剩中心词“the impact”,再想象它与助动词“have”搭配,“the impact have not been felt”的语病就会赫然显现(正确的应当是 the impact has not been felt)。

树形思维还包括在头脑中追踪那些看不见的细线,它们连接句子中的填充词及其填充的空隙,使你能够验证这个填充词插在这里是不是合适。例如,你将“the research the scientists have made_____”还原为“the scientists have made the research”,将“whom she suspects_____is her husband”还原为“she suspects whom is her husband”。

正如任何心智上的自我改善一样,你必须学会将目光转向内心,集中在那些通常自动运行的心理过程上,努力夺取它们的掌控权,从而可以更加有意识地运用它们。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