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假如你是领导:换位思考去倾听
何谓立场?立场是指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是指处在某一地点、位置看一个事物、事件问题等的视野,比“角度”更加宏观。
无论领导、友人还是亲属,都希望能被理解和帮助,如果双方没有达成共识,就很难有一致的行动。领导也非常希望能和下属有一致的立场;如果没有一致的立场,就很难形成共同体——共同的立场是信赖的基石,给人以安全感。领导非常希望你站在他的立场,相信他,跟随他。
沟通中,信息的传播和接收是检验沟通是否通畅的重要尺码,很多沟通都是无效沟通,原因之一是诸多人士听话时只站在自己的立场想自己,本能地屏蔽掉领导发来的信息,这是接收有问题了。听了一天领导的报告,不知道讲了什么;与领导聊了半天,不知道领导的意图到底是什么;该记住的都忘了,倒是领导讲的那几个笑话记住了……这些是常有的事。为什么呢?沟通中,很多人没有关注对方,关注的是自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他为什么还能听到领导讲的笑话?因为能愉悦他呀。
人最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因此看什么都容易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不仅这样,内心又极其坚持己见,还偶尔出言顶撞,站在领导的侧面或干脆就是对立面。在领导面前,坚持己见只会让沟通陷入僵局。各执己见互不通融是一种愚蠢的沟通方式,谁都急于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结果反而事与愿违。即便你的意见是对的,也要考虑表述的方式,最好的方式是换位思考,一个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最易反省自己,也最能想到别人的心理。懂得换位思考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它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感同身受。站在领导的立场来研讨问题,自然能达到你所力争的目的。
“感同身受”是什么意思?感,因物有所感;物,泛指人、物、事。因外物而动内心。文学作品《晚清文学丛钞·轰天雷》第二回提到:“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宗教经文讲“同体大悲”,能对世间众人的烦恼感同身受,行菩萨之行;儒家讲“万物一体”,帝王体会到这一点,就能与人民一起忧戚疾苦。别人有苦的时候,自己也能感受到痛苦;别人有难处的时候,自己也如同遭遇困难。在亲情爱情方面,双胞胎兄弟姐妹往往能感受到对方的喜怒哀乐,相爱的男女面对明月相隔千里也能默默倾诉相思。这些都是感同身受的体现。在哲学与道德上,它是一种高尚的境界,与现在工作压力之下麻木不仁或者幸灾乐祸的人们心态是截然相反的。我们如果能多体会一下别人的苦乐酸甜,就不会动辄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唾液淹不死打击对象还要拿笔写死他;就会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就会和你的领导同苦共乐,同进退,共荣耀。反映在下属听领导讲话时,就会入境入情地跟随领导的情绪,让领导愿意和你说话。
如何做到感同身受听领导讲话呢?心理学家艾克曼的实验表明:一个人老是想象自己进入了某种情境,感受某种情绪,结果这种情绪十之八九真的会到来。一个故意装作愤怒的实验者,由于角色的影响,他的心率和体温会上升。心理学研究的这个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提高聆听领导说话的效果,当领导对你说话时,你要自觉进入到一种很和谐很舒缓的境界状态里。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相信你的领导也不会对一个足够心平气和的下属歇斯底里,而且领导还会慢慢舒缓下来,于是双方都处于一个美妙的说话氛围当中。正如第一小节我们谈到的,此时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气场。
有一次外面下着小雨,镜清禅师问他门下的僧人说:“外面是什么声音?”
“是下雨的雨滴声,师父。”僧人即刻答道。
镜清禅师叹道:“众生颠倒,迷己逐物。”
“那么禅师您呢?”僧人反问道。
“泊不迷己。”镜清答曰。
“哦?”僧人迷惑,即问道,“禅师,那如何做到?”
“我就是雨声。”禅师说道。
这个禅宗故事正说明了感同身受的道理。当僧人没有与情境合二为一时,他只听到了雨声,如同人们把物与我对立。镜清禅师把自己悟为雨声,就是与境的合一,与雨感同身受。
只有做到感同身受,领导讲话的潺潺“雨声”才会进入到你的耳中。你的聆听也会像细雨一样,与领导的说话“雨声”融为一体。
好,终于解决了放下自己立场这个心结,或者即使暂时放不下,也是人之惯性,慢慢练习,暂时原谅。如果站在与领导对立的立场上同领导对话,这个行为就很有危险性了。
我认识某公司的一个女员工,工作敬业,专业扎实,但是不知是哪根筋出了问题,总是和领导拧着来,领导说东,她非得往西边走;领导说不好,她偏说好;她倒是没有激烈到顶嘴的地步,但是软抵抗也把领导气糊涂了。她的领导和同事给予她的评价都是“头上长了反骨”,结果顺利被辞职。她的领导待她不薄,离别时给予她一个忠告“不要拧巴”。可辞职后她仍然犯同样的错误,没有按照领导的忠告改正。看来她这是天性所致,只能“整容”削了那块“反骨”了。
我们既不赞成没有立场的墙头草,也绝对反对这种执拗派,领导指挥得很辛苦啊!她的领导对此颇为费解,后来愤愤说道:“下次非得摸一摸面试者的后脑勺,长了反骨的一律不录用。”同事们对她也很费解,戏谑领导此番感言,笑着接应道:“还得请个吉普赛巫师相相面……”
某咨询公司一个项目总监承担了驻外项目,被派往异地常驻,和客户距离更近、更便于服务了。她在为客户公司工作的时候,总能站在本公司领导的立场想问题,维护公司利益。领导说话的时候她站在领导的立场,感同身受一起互动,在公司六个项目组中,这个总监最得领导重视,比那些在本部工作的总监都得到领导的信任。即使她偶有小过失,领导也能原谅她,给予她下次改正重来的机会——因为每次对话时,无论电话或者面谈,她都以坚定的立场姿态站在领导这一边,用心聆听指令。领导坚信她不会胳膊肘往外拐,在哪里都能出色完成任务。
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认为:我们对事情持有的观念或是采取的认知思维,其作用就如同飞机双翼的切风角度,目的就是要以特定角度获得最大的飞行速度。如果我们的观念、思维偏离了世界未来趋势的走向,不论多么劳心劳力,一切作为都将事倍功半,更不要说预测趋势了。站在领导的立场上,犹如定好经纬度的飞行,大方向是错不了的;聆听时感同身受领导的喜忧,则犹如把握机翼的切风角度,目的是要以特定立场获得有效聆听结果。观念思维不要偏离领导太远,除非你的领导大错特错,否则你在这个职位就不会走很远,即使有特例走得很远,也是遵循了正确的方法,而不是和真理背道而驰。
我们听话的立场如果偏离、对立或者不契合领导说话的立场,就会与领导的期望值偏离、对立甚至产生误会。《中庸》所说的“内合外之道”,幻化为职场秘诀,就是坚定地站立在领导说话的立场聆听,并感同身受,才能听得有效。
【锦囊妙计】
1.要站队,就站领导这一队。
2.不要胳膊肘往外拐。
3.只有心心相惜的人,才能心心相吸。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