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画地为牢与坐以待毙

发布于 2024-08-21 21:53:54 字数 227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铁律之十:勤奋与进步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将自己的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老板给限定的一亩三分地中,而不去关注相邻领域,即使你夜以继日、呕心沥血,也很难得到升职机会,甚至组织内部一有风吹草动,你就会被淘汰出局。

成功是靠勤奋换来的,但勤奋并不会直接导致成功。在现代社会经济中,组织规模越大,分工也就越细,每个岗位的职责相对而言也就越简单,而基层岗位更是如此。譬如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制鞋厂工人,有人专门粘鞋垫,有人专门装拉链,有人专门钉鞋跟,即使你在这些岗位上再努力、再专业、生产效率再高,也顶多比别人多拿些奖金或者计件费,最终还是不能独立做出一双完整的鞋。再如,很多企业的市场部,分工也特别细,有人专门写文案,有人专门联系媒介,有人专门负责活动执行,有人专门搜集市场信息,有人专门制作企业内刊,而且工作量往往都非常饱和。

H君,在国内某家非常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市场部任职已经有八年多的时间。他一直负责新闻稿撰写、内刊制作和对外媒介联系的工作。在他刚加入这家公司的时候,月薪只有1500元,加班赶稿更是家常便饭。我看过他很多稿件和所制作的杂志,其质量即使放在一些专门的平面媒体当中也是上中水平。这位朋友属于典型的老实人,即使这么多年来领导经常给他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并从未让他涉足市场部的其他工作,他个人也希望在现有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从而得到公司认可,得到加薪和升职的机会。直到2007年,他的待遇都没有丝毫改变,2008年月薪才勉强超过2000元,年终发1万多元的奖金。2009年,公司实现了更为迅速的发展,为了安慰他,将他“提拔”成了媒介主管,全年收入达到了5万元,但手下没有一兵一卒,是个光杆司令。

2010年,公司市场部进行重大调整,不但大幅扩编,新增了不少管理岗位,还对部分人员进行了调整,其中就有媒介经理一职,岗位职责和H现任职位完全相同。在他自己看来,这么多年兢兢业业的坚持没有白费,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公司的计划是将他扫地出门,通过猎头公司出年薪15万~20万元的待遇从同行空降高手担当此职,前前后后找了大半年时间。但人算不如天算,千寻万选,没有一个人比H更合适,空降之事只好作罢。尽管这位朋友最终得以留任,但职位和待遇原封不动。

我接触过H君好多次,很多事情也就慢慢了解了,既为他可惜又为他可悲。从岗位的专业化程度来讲,他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许多年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专业水准上还是很有收获的。但他在大公司的市场部待了八年多时间,竟然除了企业新闻通稿和办杂志之外,价格、促销、品牌、渠道、终端、路演、广告,以及媒体和本行业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了解得少到令人大跌眼镜的地步。当然在很多时候,站在公司的角度,是希望大多数员工能够这样,专业的人专注专业的事,不要牵涉太多东西,你所有的一切都纳入公司的战略轨道,老板或领导很有安全感。但站在个人发展角度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因为这么多年下来,公司没有给过你任何轮岗锻炼的机会,自己将精力全身心地投入领导给划定的那很狭窄的一块儿,对市场部其他一些模块缺乏基本性了解。如此一来,无论在公司市场部内部,还是在社会上市场类相关岗位,由于相关储备严重不足,结构十分不合理,他都很难有效适应要求,个人发展前途受到极大限制。事实上,他除了能够从事现有事务以及可以做媒介经理之外,在组织内外都难以应聘到职位和待遇都比较好的工作。这也是多年以来他不得不在一线城市忍受低薪,难以跳槽,难以在内部获得好的发展机会之原因。尽管在现有岗位上几乎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程度,希望借忠孝来获得高薪和升职机会,但令人愤然的是,他的努力非但没有得到认可,反而连现有岗位都差点没有保住。出现这种情况,这家企业对员工缺乏责任心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但H还是要为自己的遭遇负主要责任。

“将人用残废”是时下很多企业秘而不宣的一个用人策略。在公司设定的岗位上,老板给你配备了匹配程度很高的拐杖和轮椅,自己可以将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但一旦离开现有平台,失去依靠,你将什么都不是,基本是废人一个。倘若变成“废人”,你的发展前途就完全掌握在老板手里。他想让你发展到很高的位置,就会不断辅导和提醒你,给你很多其他方面的锻炼机会。如果他只把你定位在“螺丝钉”的角色上,而你又非常配合地只关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你再勤奋也很难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

从企业管理的纯技术角度来讲,采取“打断一条腿” 的用人方式,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具有安全感,非常符合公司理性。对于个人而言,一旦遭遇这种情况,问题就相当严重,必须想方设法打破此类束缚,使自己在某一领域全面发展,以确保将职业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非受制于某个公司或个人。

在职业生涯当中,有相当多的人才就是这样被埋没的,而自己还浑然不觉。当然,出现“将人用残废”的情况要区别对待,有的确实是企业有目的有意识地这么做,有的在主观上并不存在此种意图,只是在客观上造成了这种结果。从个人发展角度来讲,无论企业在主观上的意图是否存在,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在社会运行体系当中,很多事情也不要太多地用道德准则来评判。在不涉及利害关系时,大多数人还能做到公平公正;一旦涉及利害关系,人总会不同程度倾向于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行事,而公司在本质上也只是一种人格化的组织而已。在职场当中,关键的还是自己要为自己负责,自己的利益要自己去争取。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