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抱团式集体成才的可行性

发布于 2024-08-21 21:53:54 字数 238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铁律之四十三: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帮助身边同事和朋友们共同发展、集体成才,不失为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一方面可以成就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和谐的成长氛围;另一方面又可以大幅提升和优化你的人脉资源结构,进而形成强大的势力。

在职场当中,有一类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成才的精英当中,非常容易扎堆,很多人或者是发小,或者是亲友,或者是老乡,或者是同学,甚至包括存在一定渊源关系的同事。倘若你翻开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不难发现,刘邦、刘秀、朱元璋、洪秀全、曾国藩他们核心团队当中都有这么一帮人,从很早以前跟他们的关系就比较亲近。也许朱元璋身上显得更为典型,在开国勋臣当中,徐达、汤和与周德兴等人就是他放牛娃时代的伙伴。

不光政坛当中,即使在商界,这样的现象都屡见不鲜。历史上以太原和榆次等地人为代表的晋商垄断票号,明清浙江绍兴人垄断师爷行当,20世纪90年代以呼和浩特和赤峰等地人为代表的“蒙军”垄断保健品行业,还有时下福建周宁人垄断上海钢材贸易,河北盐山人垄断北京钢材贸易,钢铁和石化企业员工东北人比例较大,北京e-Bay外单销售以内蒙古集宁人居多。同时我们也会发现,一旦有人在某个领域获得成功,他的很多亲友都会往这个方向挤。中国人是这样,如果细细观察,欧美国家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

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从职业角度来讲,大多数人要真正融入某个圈子,有人提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一般这个人多多少少和你有些渊源,或者是亲友,或者是老乡,或者是同学,或者是战友,或者是同事。第二,平时关系好的,在某一方面共同性较大,相互在理念和思维结构上更加容易相互影响,便于形成相近的立场和价值观,因此更能在此基础上抱团,共同做一些事情。第三,管理者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种倾向,就是团队的核心成员都是自己非常信得过并和自己有着深厚渊源的人。第四,任何人才的成长,都得有一个相互交流、切磋和学习的圈子,以求获得共同进步,真正的人才都不是独行侠,这个圈子和之前的人脉资源圈重合度往往很高,很多时候还会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这是人才领域容易出现扎堆现象的极为关键的一个原因。

或许有的朋友会讲,你在这里搞得因果倒置了,人才成长出现扎堆只是表面现象,其实质还是拉帮结派、任人唯亲、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封建思想在作祟。这种说法确实也有一定道理,但上面提到的案例当中,那些团队核心成员,尽管的确和带头大哥存在不同形式的渊源关系,然而我们并不能否认他们都是那个年代一等一的英才。事实上,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举贤不避亲的用人理念。

与亲友、同学和同事共同发展与集体成才,不但在现实上可行,而且还有利于人脉资源的积累和优化,成就一番大的事业。魏晋时期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七大名士,他们之间基本都是朋友,经常坐在一起喝酒聊天,切磋学问,后来成了名扬千古的“竹林七贤”。在文学领域颇有造诣的“唐宋八大家”,除了韩愈和柳宗元之外,其他六人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之间存在一定的血缘、师承和交游关系。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四人当中,唐祝二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地产评论界“三剑客”——时寒冰、曹建海、牛刀亦是在南北呼应、相互支持下,名气渐炽的。

可能也有人会认为,我说的都是特例,在现实当中身边怎么会有那么好的人才啊,这种状况可遇而不可求。其实,大多数人还真的在某方面就有几把刷子,只是没有认真挖掘,或者你没有注意到而已。我们不要太自以为是,认为对周围的人非常了解,很多时候只能说未必。我的一个同学,特会做人,说话办事面面俱到,人际关系方面很开窍,毕业后到南方某个机关工作。大家感觉,多少年的同学已经十分了解,在很多人印象当中,他属于那种没有多少才华,在写文章做学问方面不甚了了,靠嘴皮子混江湖的那类人。这位哥们儿2009年下半年开始写一部民族特色题材的小说,也是他第一次写文学类作品。刚开始并没有多想,也就是写着玩,每天晚上写一千多字,写完之后就发在天涯上。

我一直跟踪去看,越看越喜欢,越看越有感觉。作品不但写得文采斐然,而且语言中处处流露出对生活细节的深度体验和捕捉,其中还不时会出现能够引人深思的句子,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感叹对他还是了解得太少。后来我把他的文章发给我们的一些同学看,大家都感觉不可思议,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按照作品质量进行评估,其水平可以跟当前某些名气很大的专业作家媲美。我又将他的大作推介给一些亲友看,基本没人相信这位哥们儿以前很少写东西,还是处女作,还以为我拿名家的作品和大家开玩笑呢!

此位同学的作品写了大致一个月的时间,就有国内某大牌图书运营商找他洽谈出版事宜,最终于当年年底签约。截至2011年5月,他关于黑帮题材的第二部作品即将出版发行。实际上,我们最熟悉之人也往往是最陌生之人。如果你有心和大家在某个领域共同成长、一起成才的话,不妨对周围的人进行认真梳理,还是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我的这位同学目前就正在打造一个可以踏踏实实一起做学问、能够相互探讨和交流的圈子,以求实现共同进步成长,日后能做一番大的事业。

现在进入圈子的,就有大学教授、专栏作家、民俗专家、公司高管、媒体记者、政府官员等类型的人物。大家都是基于共同的爱好和价值理念聚合在一起的,一扫当前学术界浮夸之风气,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共同研究和推广,推动学术研究正本清源、重塑理性,站在独立和客观的立场上追求真理,立足为重大实际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推动成员成名成家,能够在更高的层次和平台上得到发展。虽然他的理想实施起来还会遇到很多曲折,但坚持下去,还是可以产生一定效果,甚至诞生一个影响深远的流派的。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