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阿道夫 - 希特勒的崛起
第二编 胜利和巩固
第三编 走向战争的道路
- 第九章 开始的步骤:一九三四-一九三七年
- 第十章 决定命运的奇异插曲:勃洛姆堡、弗立契、牛赖特和沙赫特的倒霉
- 第十一章 德奥合并:强夺奥地利
- 第十二章 通向慕尼黑的道路
- 第十三章 捷克斯洛伐克再也不存在了
- 第十四章 轮到了波兰
- 第十五章 纳粹-苏联条约
- 第十六章 最后几天的和平日子
- 第十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第四编 战争:初期的胜利和转折点
- 第十八章 波兰的覆亡
- 第十九章 西线的静坐战
- 第二十章 征服丹麦和挪威
- 第二十一章 西线的胜利
- 第二十二章 海狮计划:入侵英国的失败
- 第二十三章 巴巴洛沙:轮到了俄国
- 第二十四章 形势的转变
- 第二十五章 轮到了美国
- 第二十六章 伟大的转折点:一九四二年 - 斯大林格勒和阿拉曼 密谋分子恢复了活动
第五编 末日的开始
第六编 第三帝国的覆亡
第二十三章 巴巴洛沙:轮到了俄国
当希特勒在一九四○年夏季忙于指挥征服西方的战事时,斯大林利用他无暇他顾的机会,进入波罗的海沿岸各国并南下到巴尔干各国。
这两个大独裁国家之间的关系,在表面上一切都是友好的。在德国采取每一次新的侵略行动或进行新的征服时,代表斯大林的莫洛托夫从不放过任何机会来赞扬和奉承德国人。当德国在一九四○年四月九日入侵挪威和丹麦的时候,这位苏联外交人民委员立即在当天早晨对德国驻莫斯科大使冯 - 德 - 舒伦堡说,「苏联政府谅解德国被迫采取的措施」。莫洛托夫说,「我们祝德国在它采取的防御措施中取得完全成功」。
一个月以后,当德国大使拜访莫洛托夫,把德国军队在西方进行的攻击正式通知他的时候(里宾特洛甫曾指示他的大使解释说,这种攻击「是德国被迫进行的,因为英法即将取道比利时和荷兰向鲁尔推进」),这位苏联政治家再次表示感到高兴。舒伦堡打电报给柏林说:「莫洛托夫抱着谅解的精神接受了这个通知,并说他认识到,德国必须保护自己不受英法的攻击。他毫不怀疑我们会获得胜利。」
六月十七日,即法国要求停战的那一天,莫洛托夫约请舒伦堡到他的办公室,「表示苏联政府对德国军队的光辉胜利致以最热烈的祝贺」。这位外交人民委员还说了一些别的话,这些话在德国人听来并不是非常愉快的。正如德国大使发往柏林的「特急」电报所说,他把「苏联对波罗的海沿岸各国采取的行动」通知了德国大使,并说——人们几乎可以看到莫洛托夫眼中的兴奋神情——「现在有必要结束英法企图在波罗的海沿岸各国散布德苏之间的不和和不信任而进行的一切阴谋」。莫洛托夫又说,为了结束这种「不和」,苏联政府已经派「特使」到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事实上,他们是斯大林的三个最优秀的刽子手:杰卡诺索夫被派往立陶宛;维辛斯基被派往拉脱维亚;日丹诺夫被派往爱沙尼亚。
这三个人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彻底地执行了他们的任务,特别是后面这两个人。早在六月十四日,德军进入巴黎的那一天,苏联政府已经向立陶宛发出了限九小时答复的最后通牒,要求它的政府辞职,逮捕它的一些主要官员,并且要求有权愿派多少红军就派多少红军去。虽然立陶宛政府接受了这个最后通牒,莫斯科还是认为它的接受「不能令人满意」。第二天,即六月十五日,苏军占领了这个国家——与德国接壤的唯一波罗的海国家。在以后的两天中,苏联向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提出了同样的最后通牒,接着它们也都被红军占领了。
在这些事情上,斯大林是能够和希特勒一样残酷无情的——甚至比希特勒更加无耻。报纸受到压制,政党领袖被捕,除了共产党以外的各个政党都被宣布为非法。俄国人七月十四日在这三国举行了「选举」,在这样「选出的」各国议会通过把它们的国家并入苏联以后,俄国的最高苏维埃(议会)就「接纳」它们到祖国来:立陶宛在八月三日被接纳,拉脱维亚在八月五日,爱沙尼亚在八月六日。
阿道夫 - 希特勒丢了面子。但是他由于忙于设法组织对英国的入侵工作,对此无能为力。根据里宾特洛甫的命令,三个波罗的海国家驻柏林公使抗议俄国侵略的信件被退还给他们了。为了进一步使德国人丢脸,莫洛托夫在八月十一日不客气地叫他们在两周内「清理」德国驻在考那斯、里加和塔林的公使馆,并在九月一日以前,关闭在这些波罗的海国家的领事馆。
占领波罗的海国家并没有满足斯大林的贪欲。英法军队惊人迅速的崩溃促使他尽量趁火打劫。他显然觉得,时不再来,机不可失。六月二十三日,即法国正式投降,在贡比臬签订停战协议的第二天,莫洛托夫再次召见纳粹驻莫斯科大使,对他说,「比萨拉比亚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如果罗马尼亚政府拒绝接受和平协议,苏联政府决心使用武力」。莫洛托夫又说,苏联希望德国「不要妨碍而要支持苏联的行动」。此外,「苏联的要求也同样扩大到布科维那」。比萨拉比亚是罗马尼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从俄国手中夺去的。但是布科维那从来不是俄国的领土,罗马尼亚一九一九年占领布科维那以前,它一直处在奥地利管辖之下。当纳粹-苏联条约在莫斯科进行谈判的时候,里宾特洛甫曾被迫把比萨拉比亚划归俄国的利益范围。他现在向希特勒提醒这一点,因为希特勒向他询问此事。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布科维那。柏林方面相当惊慌。这种惊慌情绪也传播到最高统帅部在西线的大本营。德军非常需要罗马尼亚的石油,德国也需要从这个巴尔干国家得到的粮食和饲料。如果红军占领罗马尼亚,德国就会失去这些东西。若干时候以前,五月二十三日,当法兰西战役达到高潮的时候,罗马尼亚参谋总部曾向德国最高统帅部发出求援电报,通知它说,苏军正在边界集中。约德尔在第二天的日记中总括了希特勒大本营的反应。他说:「由于俄国集中部队对付比萨拉比亚,东方局势日益逼人。」
六月二十六日晚上,俄国向罗马尼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割让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那,并且坚持要罗马尼亚在第二天答复。里宾特洛甫在专车上慌忙向德国驻布加勒斯特公使发出指示,要他劝告罗马尼亚政府屈服。六月二十七日,罗马尼亚屈服了。苏军在第二天开进新获得的领土。柏林松了一口气,由于俄国并未夺取整个罗马尼亚,至少保住了丰富的石油和粮食来源。从斯大林的行动和德国的秘密档案可以清楚看出,在德国人被牵制在西线时,斯大林虽然力求在东欧能捞到多少就捞多少,但是,他并不希望也没有打算与希特勒决裂。
六月底,丘吉尔在一封私人信件中设法告诫斯大林,德国的征服除了对英国有危险外,对俄国也有危险。这位苏联独裁者没有答复;他也许像几乎所有其他人一样,认为英国已经完蛋了。因此,他向德国人透露了英国政府的打算,原来英国首相曾赶派左翼工党领袖斯但福 - 克里普斯爵士到莫斯科担任新的大使,希望能在布尔什维克那里引起比较有利的反应——他后来悲哀地承认,这是一个无望的希望。七月初,斯大林接见了克里普斯,丘吉尔称这次接见是「客套的和呆板的」。七月十三日,莫洛托夫根据斯大林的指示向德国大使提交了关于这次秘密谈话的书面备忘录。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文件。它透露了苏联独裁者在冷静估计外交事务方面的严重局限性,这是任何其他文件从来没有透露过的。舒伦堡用「特急」(当然也是「机密的」)电报赶紧把它发往柏林。里宾特洛甫对于电报的内容非常感激,他对苏联政府说,他「非常重视这个情报」。备忘录说,克里普斯曾力促斯大林表示他对其中这样一个主要问题的态度:
英国政府确信德国正力图称霸欧洲——这对于英国和苏联都是危险的。因此丙国应当商定一个防御德国以自卫的共同政策,并且商定重建欧洲均势的办法——备忘录说,斯大林的答复如下:
他看不出存在着任何一个国家称霸欧洲的危险,更看不出德国可能鲸吞欧洲的危险。斯大林曾观察了德国的政策,并且清楚了解德国的一些主要政治家。他没有发现他们有鲸吞欧洲各国的任何欲望。斯大林并不认为德国的军事胜利威胁了苏联以及它与德国的友好关系——这种令人吃惊的自满和这种极端的无知,真使人为之咋舌。当然,这位俄国暴君并不知道希特勒心中的秘密,但是,希恃勒过去的行径、他的人所共知的野心以及纳粹的意外迅速的征服,应当足以使他看到苏联现在面临的严重危险。但是,不可理解的是,这些事情并不足以使他看到这种危险。从缴获的纳粹档案中,从参加那一年在西欧广大舞台演出的伟大戏剧的许多主要德国人物所作的证词中,可以明显看出,正当斯大林表示极度心满意足的时候,希特勒心中事实上正在打着转而扑向苏联、毁灭苏联的主意。他的基本思想少说早在十五年前就在《我的奋斗》一书中表现出来了。(希特勒写道)因此我们国社党人要接替我们在六百年以前中止了的事业,我们要停止德国向南欧和西欧的无休无止的移动,把我们的视线转向东方的土地——当我们今天谈到欧洲的新领土的时候,我们主要必须想到俄国和它周围的附庸国家,看来,命运本身希望在这里向我们指出道路——东方的这个巨大帝国解体的时候到了,犹太人在俄国的统治的终结也将是俄国作为一个国家的终结。这个思想在希特勒心中是根深蒂固的,他与斯大林缔结的协议根本没有改变他这种思想,而只不过是推迟执行的时间罢了。但这也只是短暂的推迟。事实上,在这个协议缔结并被利用来毁灭波兰以后不到两个月,希特勒就指示陆军说,要把已被征服的波兰领土看作是「德国未来的军事行动的集结地区」。作这个指示的日期是一九三九年十月十八日,哈尔德在那一天日记中记下了这一点。
五个星期以后,十一月二十三日,当他向他的态度勉强的将领们大谈其西线进攻的问题时,他的心中绝没有忘记俄国。他说,「只有我们在西线腾出手来的时候,才能够反对俄国」。当时,希特勒心中很嘀咕两条战线的战争——这是一百年来德国将领最害怕的事情。他当时详细地谈了这个问题。他说他不想重犯德国历届统治者的错误;他将继续努力保证使陆军一次只在一条战线上作战。
因此,法国既已沦亡,英军已被赶到海峡那边,英国即将崩溃,这时希特勒的思想再次转向俄国来,这就是很自然的事,因为他现在自认为在西线已腾出手来,因而取得了他为自己规定的「反对俄国」的一个条件。斯大林在六月间迅速占领波罗的海三国和罗马尼亚的两个省份,这一事实促使希特勒作出决定。
作出决定的时刻,现在终于可以弄清楚了。约德尔说,「基本决定」「早在西线战役期间」就作出了。约德尔在最高统帅部的副手瓦尔特 - 瓦尔利蒙上校记得,七月二十九日,约德尔在作战局参谋军官会议上宣布,「希特勒打算在一九四一年春进攻苏联」,约德尔说,在这次会议以前的某个时候,希特勒曾告诉凯特尔,「他打算在一九四○年秋对苏联发动进攻」。但是,甚至对凯特尔来说,也觉得吃不消。他使希特勒打消了这个计划,理由是,不但因为秋天天气不好,而且把大部分军队从西线调到东线来也有困难,使这种进攻无法进行。瓦尔利蒙叙述道,到七月二十九日举行这次会议的时候,「打算(对俄国)发动进攻的日期已经推迟到一九四一年春」。
我们现在从哈尔德的日记中知道,仅仅在一周以前,希特勒仍然坚持可能在秋天在俄国作战,如果不进攻英国的话。七月二十一日,他在柏林的一次军事会议上,要勃劳希契赶紧为此进行准备。从勃劳希契对希特勒的答复中可以清楚看出,这位陆军总司令和他的参谋总部已经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考虑,但是考虑得并不充分。勃劳希契对领袖说,这次战役「将持续四周到六周」,目的将是「击败俄国军队或者至少占领足够的俄国领土,使苏联轰炸机不能够到达柏林或西里西亚工业地区,而另一方面,德国空军轰炸机却能够到达苏联境内的一切重要目标」。勃劳希契认为,德军八十个师到一百个师就能够完成这项任务;他估计俄国的兵力是「五十到七十五个师」。哈尔德所记载的关于勃劳希契向他叙述的会议情况表明,希特勒因斯大林在东部夺取了一些地方而感到不快,他认为苏联独裁者「与英国勾搭」,鼓励英国坚持下去,但是他认为没有迹象表明俄国准备参加对德国的战争。
一九四○年七月最后一天在伯格霍夫举行的另一次会议上,入侵英国的前景的消失促使希特勒第一次向他的陆军首脑们宣布他关于俄国的决定。哈尔德本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他用速记确切地记下了希特勒所说的话。这个记录不仅表明希特勒已确定在第二年春天进攻俄国,而且还表明他已经在心中想好了主要战略目的。
(希特勒说)英国的希望在于俄国和美国。如果对俄国的希望破灭,那么对美国的希望也将破灭,因为消灭俄国以后就会大大增加日本在远东的力量。
希特勒说,他越想到这一点就越相信,英国继续进行战争的顽强决心是由于它对苏联有所指望。
(他解释说)在英国发生了某种奇怪的事情!英国人原来已经完全倒下了。现在他们又站了起来。这时有别人插入谈话。俄国由于西欧的迅速的事态发展而大为不安。俄国只需向英国暗示:它不希望德国过分强大,那么像一个快要淹死的人一样,英国就会重新获得这种希望:局势在六个月到八个月之内就会完全改观。
但是如果俄国被摧毁,英国的最后的希望就会被粉碎。那时,德国就将成为欧洲和巴尔干的主人。
决定:由于考虑到这些情况,必须消灭俄国。时间定在一九四一年春天。越快消灭俄国越好。
这个纳粹统帅然后详细叙述了他的战略计划,将领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些计划若干时候以来就一直在他思想中酝酿着,尽管他为西线的战斗已忙得不可开交。他说,这次行动只有以一举摧毁苏联为目标,才值得进行,占领俄国的大片领土是不够的。希特勒强调说:「要消灭俄国生存的力量!这才是目的!」最初将发动两个攻势:一个是在南方向基辅和第聂伯河进攻,第二个是在北方通过波罗的海国家,然后向莫斯科进攻。两支军队将在莫斯科会师。在这以后,必要时将进行一次特殊的作战。以获得巴库油田。希特勒一想到这种新的征服,就感到十分兴奋:他已经想到了怎样处理这些新征服的地方。他说,他将干脆吞并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各国,把芬兰的领土扩大到白海。他将拨出一百二十个师来进行整个战争,留六十个师保卫西线和斯堪的纳维亚。他规定,进攻将在一九四一年五月开始,用五个月的时间完成,在冬天结束。他说,他本来希望在今年这样做,但是这已经证明是不可能的了。
第二天,八月一日,哈尔德同他的参谋总部人员开始制定计划。虽然他后来声称,他根本反对进攻俄国的主张,认为这是发疯,但是他这一天的日记透露,他在致力于这项富有挑战性的新任务时,是充满热情的。制定计划的工作现在在三个方面以德国人典型的周密彻底作风进行着,这三个方面是陆军参谋总部、最高统帅部中瓦尔利蒙领导的作战局和最高统帅部中托马斯将军领导的经济和军备局。戈林在八月十四日指示托马斯说,希特勒希望「只有等到一九四一年春季」才向俄国运交订购的货物。同时他的部门要详细调查俄国的工业、运输和石油中心的情况,这既可以作为轰炸目标的指南,同时也有助于以后管理俄国。
几天以前,八月九日,瓦尔利蒙曾发出他的第一项指令,要求在东方为出击俄国准备集结地区。执行这项计划的代号是「加强东方」。八月二十六日,希特勒下令从西线向波兰派遣十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他规定,装甲部队要集中在波兰东南部,以便他们可以出兵保护罗马尼亚油田。向东部调动大量部队一事,如果为斯大林所获悉,一定会引起他的多疑,因此德国人作了很大的努力,保证不使他获悉此事。由于有些调动肯定会被发现,因此德国驻莫斯科武官恩斯特 - 科斯特林将军奉令通知苏联总参谋部说,这个调动只是派年轻的士兵代替要复员参加工业生产的年纪较大的士兵。九月六日,约德尔发出指示,相当详细地概述了进行伪装和掩蔽的方法。他规定,「使这种集结的工作绝不能在俄国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好像我们准备在东方发动攻势」。
为了使武装部队在取得夏天的伟大胜利以后不满足于自己的功劳,希特勒在一九四○年十一月十二日发出了一项详尽的绝密指令,概述在整个欧洲和欧洲以外的新的军事任务。我们将在以后再来谈其中的一些任务。我们这里所要谈的是关于苏联的那一部分。
政治会谈已经开始进行,以弄清俄国目前的态度。不管这种会谈的结果如何,已经在口头上下令进行的关于在东方的一切准备工作,应当继续进行。一俟陆军向我提出作战计划总纲并经批准,我就将发出关于这方面的指示。
事实上,就在那一天,即十一月十二日,莫洛托夫到达柏林继续与希特勒本人进行这种政治会谈。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