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 翻译说明
- 关于作者
- 第三版前言
- 第二版前言
- 第二版说明
- 前言
- 序言
- 第一章 现实的建议
- 第二章 上述方案背后的原则之普遍化
- 第三章 政府垄断铸币的起源
- 第四章 政府的垄断权一直在被滥用
- 第五章法币的神秘色彩
- 第六章 关于格雷欣法则的错误认识
- 第七章 并行货币及贸易性铸币的有限经验
- 第八章 让私人发行的货币流通起来
- 第九 章发行不同货币的银行间的竞争
- 第十章 关于货币定义的一些题外话
- 第十一章 控制一种竞争性货币的价值的可能性
- 第十二章 公众将选择哪类货币?
- 第十三章 货币的哪种价值?
- 第十四章 货币数量论对于我们讨论的情形没有用处
- 第十五章 通货供应的可欲反应
- 第十六章 自由银行业
- 第十七章 不再会有一般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 第十八章 货币政策既不是可欲的、也是不可能的
- 第十九章 比固定汇率更好的纪律
- 第二十章 应否会存在分立 的通货区?
- 第二十一章 对于政府财政与开支的影响
- 第二十二章 转轨的问题
- 第二十三章 防范国家
- 第二十四章 长远前景
- 第二十五章 结语
- 讨论题
- 1950年到1975年纸币贬值情况简表
- 货币的选择:终结通货膨胀之道 ①
- 通往一种自由市场的货币体系 ①
- 未来的价值单位 ①
- 货币的市场本位 ①
货币的市场本位 ①
原编者按:长期以来,政府掌握的出于政治目的而敗坏货币的权力,一直遭到市场经济学家的抨击。货币主义者一直主张,政府应当节制其货币供应;哈耶克教授则在1976年提出,货币主义的节制措施会被政治压力压垮,他主张,应以彼此竞争的私人货币取代国家货币。
在本文中,他又深化了自己的思考,他论证说,某种私人的“价值储备”——本位——更有可能克服实行货币之非国家化的政治阻力,又不会被国家用作一种政治性工具。
使得这个世界能养活200倍于6000年前之人口的大多数制度,都是某种竞争性演进过程的成果。但人们从未获准进行探索一种真正健全的货币的试验。自货币在交换中被广泛采用之始,所有的政府都声称自己拥有供应人们获准使用的唯一一种货币的专有权。结果,不管是经济学家还是其他学科的分析家,都真的不知道,什么样的货币能使市场过程以一种确实令人满意的方式运特。
不过,政府曾经竭力维护的金属本位,即金本位制,在其尚能维持之时,至少提供了比最近50年来的任何货币都要稳定得多的货币:在过去的50年间,英镑的购买力仅及其1930年代的4%。
金本位制遭到摧毁,其实是60多年前人们的态度发生重大变化的结果,当时,随着凯恩斯的理论,出现了一整套后来被称为货币政策的概念,这种政策取代了仅限于根据某一固定标准保持货币单位之价值的一切努力。大约就在那个时期,也出现了另一种观念:中央银行可被用来实现总体经济活动——尤其是就业 的稳定,而凯恩斯的《货币改革论略》(Tract of Monetary Reform),当时刚刚成立的美国中央银行当局——联邦储备委员会——极具影响力的年度报告,则使这种观念广为流行。他们提出的更为雄心勃勃的货币政策目标,被大多数年轻经济学人热情接受,其中也包括笔者。
一、政治与货币
然而,对于由政治控制货币供应所寄予的这些厚望,最后却悲惨地落空了。他们的希望必定会落空,因为,到了今天,在我看来,有一个基本的事实已经得到了毫无疑义的证实:由于货币的增加在短期内无可否认地会对就业带来益处——尽管从长期看必然会导致就业岗位的错误配置、并由此而导致大规模的失业——因而,没有一个政府能够抵挡采取这种措施的压力,尽管这些措施最终必将证明具有极大危害。除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理由之外不可能再有别的理由:不受制约的政党政治与稳定的货币之间本质上就不能相容。信用扩张对于就业的好处,只有在这种扩张的速度一次比一次更高的情况下才能维持下去。它最终必然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持续的失业。
如果目前的状态持续下去,英国将永远不再可能拥有一种可靠的货币,一种使其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其创造财富之全部潜能的货币。我信心十足地确信,某些经济学家依旧在坚持的“西方经济将会逐渐适应某种持续的温和通胀”的幻想,很快就会被证明是不切实际的。经济学家所能期望的可能的发展前景——如果不改变这一体制的话——只能是改变通货膨胀型扩张和周期性萧条的周期,而使失业率继续攀升。人们一定会把这种不稳定归咎于市场秩序,人们将会越来越迫切地要求以某种计划体制替代市场秩序。然而,这一错误是不应归罪于市场秩序的;相反,之所以出现这种不稳定局面,恰恰是因为市场秩序从来没有被给予机会,发展出一套供应某种保持稳定的交换媒介的有效体制。②
二、商品价格保持稳定是有益的
今天人们已经普遍知道,对于市场秩序的运转来说,最有益的货币状态是确保平均商品价格保持大体恒定。理由在于,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每个交易者,即使不掌握影响个别商品价格之种种因素的具体信息,也依然能够依据下面的假设而取得成功:个别商品的价格将会以同样的百分比上涨或下跌;因而他们也可以假定:某一商品的货币价格之变动,能够指示出它相对于其他商品的真实价格在按同样幅度变动。
金本位制确属能够提供达致这一状态的多少受限的途径,因而金本位之被抛弃,当然大大地降低了币值稳定的水平,我们不大可能从目前使用的各种货币中指望获得多高稳定性了。
三、金本位制:稳定的200年
由处于政治压力下的政府负责货币政策的任何制度安排,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周期性的通货膨胀,而这种通货膨胀最终总是要中止的,从而又引起严重的衰退。货币史显示,只要实行金本位制,波动就比较短暂,因为信用的扩张会在其走得太远之前就被刹住闸。总的来看,从18世纪初开始的大约200年间,在金本位制下,平均价格始终没有多大变化,偶尔会上涨大约30%、下跌30%,但一般都围绕这个数字波动。
过去50年的情形则与此恰成对照。只要让政府负责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就必将持续下去。目前有一种幻觉很流行:政府已经实现了对价格的控制;然而,这种幻觉只有在3%的通货膨胀率尚足以维持就业的时候才能持续下去。我们可能会看到,到明年,这一速度就不够了。于是,人家就会告诉我们,“你们需要至少5%的通货膨胀率”,接下来是10%—但我们仍会碰到同样的不稳定。看来,找到一种替代方案的迫切性,跟以前一样强烈。
但不幸的是,回归金本位制是不可行的,因为任何这样的企图都会导致黄金价值的波动,结果我们将只能得到一种甚至更不稳定的货币单位。
四、货币的非国家化
我在几年前曾建议③,对我们现在使用的政府货币实现非国家化、并以彼此竞争的多种私人货币取而代之;现在,我依然认为这是可欲的。但这显然纯属空想,因为似乎不会有任何一国政府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允许尝试这种制度。但在目前的环境下,为此目的已经不再需要引人一种新的流通媒介。现有的活期账户(current account)、信用卡之类的金融工具有可能为最常见的交易活动提供某种稳定的单位,而无须再发行某种流通的金属铸币或纸币。以某种稳定的货币单位提供活期账户也能取到同样的效果,开立这种账户的银行见票即应支付的被普遍使用的货币的数量,恰好足以按国际商品交易所确定、并以加权指数来计算的现货价格,购买“一篮子”原材料和食品。从理想的角度看,这样一种本位应当以所有重要的生产要素为基准,包括土地和劳动。但对于土地和劳动,不大可能有一个普遍的有形的衡量单位>能使我们据以推导出某种淸晰的市场价格,因此,我们只能将某种可行的国际性单位局限于在国际商品交易所交易的那些商品。
我们要使用的批发价格的加权指数,必须以大量——大约三四十种——在国际市场上交易的原材料和食品的牌价为基准,并按照其在商品交易所交割的数量进行加权。该指数赖以为基础的权重,将随着其交易的相对数量之变动而调整,条件则是,这样变动之后,“一篮子”商品的总价值,仍须等于它所取代的那“一篮子”商品的总价值。
五、“本位”
为了使这种新的账户单位的功能为人普遍理解,其理想的名称应是那个众所周知的词 “本位”(standard)。这是一个非常醒目的名称,但迄今为止,从来没有被用来指一种具体的货币单位。那个为此目的而使用这个名字的人,将能够得到国际性的商标保护,从而将获得超出其竞争对手的巨大好处。
“本位账户有限公司”④吸收的以它决定接受的任何现有货币表现的存款,及与该本位等价之信用,必须被投资于高流动性证券或其他能够带来净实际收益的资产,或以该本位发放贷款。
建立“本位账户有限公司”的主要难题(和风险)可能是,为了信守其承诺,它必须时刻准备、并有能力满足其业务的增长,而如果它能够维持它的本位的价值在其所钉住的水平上,也就是说,如果它能够在任何时间吸收以其他货币表现之任何数量的存款,这种增长会很迅速。同样,它也必须能够见票即付给持有者以足够数量的其他货币,使之能够在商品交易所购进该本位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对于持票人的这种要求的唯一限制只能是,本位账户有限公司应该得到一笔该本位的出售价格髙出于其兑付价值之上的比例不大的溢价。
当然,关键的问题是,这样一家“本位账户有限公司”对它必须随时吸收的数量不可预测的流通中的货币,应当如何进行投资,才能随时应持票人要求兑付数量可能很大(很可能非常巨大)的同种货币。如果那些必须保持完全流动性的资产也完全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收益,那么,这一障碍也不是不可克服的;但它显然会引起若干难题。
如果,并且只要这些机构获得充分信任,它所握有的大部分结存很快就会被主要用于账户间的转帐,只有一小部分必须用现金(也即用目前流通的货币)来偿付。但这可能会带来一种危险的诱惑,而不能对上述难题的解决提供真正的答案。
六、现有银行的反应
要探讨淸楚这些问题,需要更多篇幅,不过,我们或许可以得出一个现实的结论:这样的一种机构要能正常运转,需仰赖现有银行的积极帮助。但对这些银行来说,这个制度是一个不期而至的竞争者,它们不仅根本不可能去帮忙,相反,这个制度完全不同于传统的银行成规,对这种制度,它们是完全陌生的,很难理解。
某一金融中心的各家银行普遍抵制,确实完全会成为创造这样的机构的致命障碍,但这也意味着,第一个建立起这样的机构的另外一个金融中心,所能得到的潜在收益是无可估量的。尤其是对伦敦来说,这种试验完全能够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使其可以恢复作为世界性金融中心的地位,甚至会比以前的地位更髙。
对于新的账户单位的标志性称呼“本位”的独有使用权能否提供国际性的法律保护,似乎让人疑虑。也许,若干竞争性机构使用自己起的可以把彼此区分开来的牌号可能会更好一些,甚至在它们自己国家内也不拥有垄断权,只要它们同意编制一个本位指数(并定期修订)即可。
从长远来看,这样一种共同的国际性交易单位,至少有可能主要被用于批发或其他大宗交易活动中(尽管也包括旅行中的支付)。我想象不出这个本位会在零售业务中被用于标价。对于当地的企业来说,铸币、钞票,甚至一些支票或信用卡等等这类地方性货币,仍然会被人们普遍地偏爱。但我预料,这样一种单位一旦出现,它会越来越多普遍地成为企业订立长期合同的单位。如果以这样的本位来订立合同,则这份合同的未来价值就能够准确计算出来。我在货币的非国家化 中曾提出,法院将会逐渐地把所有合同解释为其最初就是依据某种稳定货币来订立的,这样,合同价值不确定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而荒唐的“国家货币”概念及政治滥用它的永恒的诱惑,终将消失——不过是早晚而已。
①本文最初发表于EconomicAffaintApril-May1986。
译注
②欧洲货币体系的货币单位(ECU,埃居)仅仅是一种测度和协调欧洲共同体几个民族国家之平均通货膨胀率的工具而已。——原注
③Denation & action of Money:The Argument Refined,Hobart Paper70, IEA,1976;第二版,1978;第三版,1990。较早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及其他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在Pascal Salin(ed.),Currency Competition and Monelazy U-nion,Martinua Nijhoff,the Hague,1984中看到,该书也探讨了与此有关但又有所区别的自由银行业务(free banking)问題。——原注
④Standard Accounts Limited,作者傾想之经营作为货币单位的本位账户业务的公司。——译注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