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18.3 世界最大的联合体(GE)

发布于 2024-10-13 13:59:11 字数 988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了解 GE 公司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公司是由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创立的,是将电最早介绍和普及到世界上的公司。它现在的英文名字是 General Electronic,GE 是它的简称,一百年前它进入中国时,当时根据字面意思和它经营的产品,将 GE 翻译成通用电气公司。也许是因为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家喻户晓了,今天 GE 在大部分人印象中仍然是生产电灯、电冰箱等家电的公司。但实际上今天的 GE 已经没有多少电气的成分在里面了,如果还用通用电气这个名字的字面意思来理解今天的 GE 公司,已经有以偏概全的味道了。今天的 GE 是全球最大的联合体,到 2007 年底,它包括六大部门,每个部门如果独立,在各自的领域都是佼佼者。这六个部门按 2007 年纯利润排序是:1. 全球基建架构部门(Global Infrastructure),纯利一百零八亿美元 2. GE(企业)金融(GE Finance),六十亿美元。

3. GE (个人)金融(GE Money),四十三亿美元 4. 电视新闻网 NBC 和电影公司环球(Universal),三十一亿美元 5. 医疗保健部门(Health Care),三十一亿美元 6. 工业部门(Industrial),十七亿美元其中只有利润最少的工业部门的一个子部门电器(appliance)是唯一和 GE 名称相关的部门,利润倒数第二的医疗保健因为制造医疗仪器和通用电气的名称勉强拉上些关系,剩下的和电器毫无关系。那么 GE 是怎么从一个电器公司发展成全球巨无霸的联合体呢?让我们先回顾一下 GE 的发展史。

18.3.1 百年扩张,从有线电到无线电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电灯以后,于 1890 年创立了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Edison General Electronic Company)。该公司不仅生产电灯泡,而且经营从发电到铺设电线、再到安装电灯的一条龙服务。由于当时民众不认同电的好处而对电普遍存在畏惧心理,经常破坏电路。爱迪生为了普及电的应用,不得不派人在电线经过的地方巡逻。经过爱迪生的努力,电得以在美国首先普及。因此,GE 对于美国整体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功不可没。1892 年,在金融家 J.P.摩根的帮助下,爱迪生通用电气和另外两家公司合并,改名为通用电气。四年后的 1896 年,道琼斯指数出现,GE 是道指最早的十二家公司之一(后来道指发展到三十家)。

本来最早起步的 GE 在发电和电力供应等工业领域并没什么对手,但是由于爱迪生后期在直流输电和交流输电的问题上犯了错误,他错误地坚持直流输电比交流好,结果让首先进行交流输电的西屋电气公司占领了很大的市场。(交流输电容易变压,在输电过程中能量损耗小。)失去在电力供应市场统治地位的 GE 开始拓展新的业务。这种扩张一百多年不间断,一直持续到今天。

GE 的第一次扩展是从有线(动力)电到无线电收音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被打得千疮百孔。美国军方(海军)发现无线电很有用,便鼓励 GE 买下了无线电发明人马可尼(意大利人)的无线电公司,GE 把它变成了一个独立上市的子公司 RCA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我们从 GE 经营收音机广播可以看到它今天经营电视网和影视公司的影子。同时,我们可以看到 GE 的经营模式,即让子公司相对独立。

RCA 在二十世纪美国历史上可是一个了不起的公司,它和 GE 一起制定了我们今天用的很多标准,比如各种电缆、信号线和电源插座的接口、收音机和音箱喇叭的电压电阻标准等等。更重要的是,它的 RCA 实验室一度可以和贝尔实验室齐名,有很多大发明,包括很多种电子管、早期的一些雷达和真正实用的电视显像管(CRT),最早的彩电(但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方型的,而是圆形屏幕的)等等。直到七十年代,RCA 几乎是全世界唯一能生产彩电所有部件的公司。

说到 RCA 的彩电,它还牵扯到一件关乎到中国最高层权力斗争的重大事件—蜗牛事件。文革后期的 1972 年,中国开始考虑上彩电项目。国务院派人到世界各地考察,发现日本需要好几家公司才能把彩电显像管的玻璃壳、荧光粉等部件凑齐,但是到了美国,RCA 一家就能全部搞定。在当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亲自过问下,中国和 RCA 达成了引进彩电显像管生产线的协议。谁知美国人(RCA 玻璃供应商康宁公司的人)为了表示友好,送给了中国代表团一些漂亮的玻璃蜗牛纪念品。后来被江青当作攻击周恩来的手段,制造了“蜗牛事件”,引进彩电生产线一事也就泡汤了。这件事对中国影响非常大,后来从第三方引进彩电生产线多花了一倍的价钱不算,还让全中国的人晚了好几年才看上彩电。最糟糕的是,中国从此放弃了美国的 NTSC 彩电制式采用了日本的 PAL 制,以至于计算机显示器和彩电的制式不兼容。现在,中国不得不每年多花很多钱来生产全制式的彩电。讲了这么长的故事只是为了说明 GE 的 RCA 曾经是一个了不起的公司。

自从有了 RCA,GE 就有了发电(供电)和家用电器两大业务,它们分别是今天 GE 全球架构和 GE 工业两个部门的雏形。GE 的发电从传统的火力发电扩展到建立核电站,继而又扩展到和整个能源和工业工程相关的行业,包括海上钻井采油,建立大型的工业设备和工程。而 GE 的家电行业,不仅发展成品类齐全的各种电气,包括洗衣机、电冰箱、微波炉、电视机等,而且扩展到飞机发动机的工业设备。今天,GE 是全世界的飞机发动机的主要生产商,它的发动机被用于波音 747,767,空中客车很多系列以及美国新一代主力战斗机 F35。在这个大部门里家电的地位越来越不重要,因此这个部门的名称都改成了 GE 工业。

由于收音机广播需要制作节目,GE,RCA 和它的老对手西屋电气于 1926 年共同创办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NBC。很快,GE 的 RCA 和 NBC 就控制了整个美国的无线电广播市场。虽然在反垄断的约束下,NBC 不得不分出一半成立了一家新的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 ABC(现在是迪斯尼的子公司),但它至今依然是美国最大的广播电视网。通过 NBC,GE 不仅赚足了电视广告的钱,而且在娱乐业占了一席之地,后来又收购了环球电影公司,进入了电影行业。

GE 的这几次扩张都比较成功。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它们都是在自己已有业务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展开地,整个转变过程比较自然。其次,GE 进入的都是一些全新的或者刚刚起步的领域。在二十世纪初,无线电收音机还属于高科技领域,而广播市场也才刚刚起步。二战后,电视机尤其是彩电则是当时的高科技产品,而电视网络在美国发展也是方兴未艾。GE 很少进入一个已经成熟而且竞争对手很多的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公司,GE 的创新已经不能仅仅是一两个产品的创新,而必须每次创出一个新的行业。从发电和电灯,到无线电和收音机,再到电视网和彩电,每一次 GE 都创出了一个新的行业。

当然,GE 的扩张也有不少失败的,但是它能很聪明地及时将不可能成功的业务终止掉,不至于陷得太深。GE“著名”失败的例子包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进入计算机领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美国很多公司都力争在新兴的计算机工业中占领一席之地。GE 靠着 RCA 强大的研究中心,也挤进了计算机领域。在六十年代,美国计算机工业界的格局是一大七小,大的是 IBM,GE 是七个小的之一。在计算机界,人们将这一大七小戏称为白雪公主(IBM)和七个矮人。GE 当然不愿意做矮人,八十年代它看到和 IBM 竞争无望,便将它的计算机部门卖给了 Honeywell 公司。(八十年代在清华和北大计算中心使用过计算机的读者应该使用过 Honeywell 的计算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一项新的医疗成像技术核磁共振(MRI)在临床诊断上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GE 便抢先投入巨资开发核磁共振机,并且在这方面获得了成功,GE 后来又收购了一家技术领先的核磁共振公司,加强了它在这方面的领先地位。大医院放射科的专家都知道,GE 的核磁共振机才是真正高端的设备,而西门子和安捷伦(原来的惠普)相比就要低一个档次,而日本的品牌可能又要再低一个档次。如今 GE 的医疗仪器部门已经发展成它的六大部门之一。

18.3.2 从实体经济到金融

GE 最近的扩张是进入银行和金融领域。在金融风暴前,银行和金融部门对 GE 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其它部门。银行和金融业务看上去和 GE 原有的实体工业无关,GE 此前在金融业也没有什么经验,这样的扩展一般来讲是非常忌讳的。但是,GE 这种非常规的扩张在它特殊情况下却是合理而有根据的。

GE 的家电产品大多数是同类产品中高端的,比如 GE profile 牌子的电冰箱在档次上,仅仅比奢侈品牌 Sub-Zero 低一点点。它非常贵,是同样大小的日本和韩国高端冰箱的两倍以上。这样贵的东西很多家庭需要分期付款才能购买。因此,GE 为了促销就借钱给信誉好的家庭,而借贷的利率常常高达 15% 到 20% 左右,可以算是高利贷了。而美国很多家庭只要每月付得出月供,常常不去仔细算利息,这就让 GE 赚走了很多钱。这样一个冰箱卖下来,GE 从贷款中得到的利润比冰箱本身还要高。GE 发现这种办法很好,就向美国政府要求开一个银行,就是现在的 GE Money Bank。GE 和美国政府的关系很好(以后还会讲到),因此,美国政府就同意了。(后来,世界最大的百货店沃尔玛和世界最大的建材店 Home Depot 也想这么做,美国政府就没有同意,当然这是题外话了。)有了自己的银行,GE 可以用来提供贷款的现金就一下子多了起来,它便和电器商店 Circuit City(最近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申请破产)和百思买(Best Buy)等商量,为这些电器商店出售的所有大件商品提供贷款。这些电器商店一看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销售额,又不用承担风险,于是就都答应了。这样子,GE 就发行了专门在 Circuit City、百思买等电器商店购物的信用卡。由于 GE 做事谨慎,不胡乱贷款,所以它贷出去的钱(在这次金融风暴以前)很少遇到赖帐的。随着 GE 的金融业务的发展,它将信用卡业务扩展到了各种各样的商家,包括品牌服装店 Gap、Ann Taylor 等,百货店 JCPenney,高端家具店伊桑.阿兰(Ethan Allen)和托马斯维尔(Thomasville)等。到现在,在美国除了万事达、维萨、运通和发现(Discover)四种通用的信用卡,其它各个连锁店发行的五花八门的信用卡背后的银行只有一个,便是 GE。同样的道理,GE 在全世界承接各种工程时,对于不能一下子拿出全部合同费用的大公司和政府,它也提供商业贷款,这便产生了 GE 的商业贷款部门。到 2007 年,GE 的金融和银行业带来的利润已经占到 GE 利润的四成。

当然,随着 GE 的不断开拓出新的业务,它也必须将过时的业务淘汰掉。长期以来,GE 不断地卖掉那些效益不好或者前景不看好的部门。2000 年以来它先后卖掉了塑料、高端材料、财产和风险保险与再保险和欧洲的医疗保险等部门,收回了上百亿美元的现金。这些部门有些再亏损,有些虽然仍然盈利但是 GE 不看好它们的前景(比如塑料部门),因此 GE 在它们还值钱的时候出手卖掉。

GE 从家电和其它实体经济进入金融领域的过程看上去很自然,至今也很成功。但是为什么其它公司不能模仿呢?事实是很多公司试图模仿但是都不成功,GE 是至今唯一开办银行的一个大型实体公司。这里面原因有很多。首先,实体公司办银行要得到政府的批准和支持。在美国办银行本不是一件难事,任何信用记录好的人只要有几百万美元的抵押金就可以申请办银行,这也是美国有八千多家大大小小银行的原因。但是,对于大实体公司,尤其是大到主导了一个行业的公司(比如沃尔玛),美国政府反而对它们办银行非常小心。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造成垄断,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产生不良的金融资本影响经济。GE 和政府的关系很好,它在某种程度上支撑着美国的基础建设、航空工业和国防工业,这些远不是沃尔玛和 Home Depot 公司可比的。相比之下,沃尔玛虽然是美国最大的私营雇主和全球最大的连锁店,但是由于为富不仁,在民众中和政府眼里形象都很差,办银行这件大事很难获得广泛支持。而 Home Depot 虽然热衷于公益和慈善事业,但是毕竟财力不足,也无法提供大量商业信贷。

GE 能够办银行的第二个原因是它的信用记录和还贷能力非常好,让所有人放心。到 2007 年底,GE 是美国(可能也是全球)仅有的五个信用评级为 AAA 的公司。这里面有三个是债券保险公司,它们因为为次贷担保损失巨大,已经无法维持 AAA 的评级了,另外的一个是巴菲特的波克夏.哈萨韦公司。AAA 是什么概念呢?这是美国州政府信用的最高级。美国最大的几家商业银行,包括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等,信用评价不过是 A+ 到 AA。而中国的几大国有银行的评级为 BAA 左右,还达不到 A。GE 的信用是它上百年积累的结果,而一个暴发户式的公司很难有这样好的信贷评级。(注释:GE 和波克夏.哈萨韦的信用终于在 2009 年 3 月被降级成 AA+,至此世界上 AAA 信用的公司全部消失了。但是 AA+ 的信用度依然比美国很多州政府的信用度还好不少,比如加州政府的信用度只有 A+。)18.3.3 领袖的重要性

即使不断在淘汰旧的、过时的部门,GE 的部门相比任何一个公司还是太多了,把这样一个联合体整合好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郭士纳把庞大的 IBM 帝国比喻成大象。而 GE 的业务种类比 IBM 又多了很多,我们把它比成恐龙恐怕也不过分。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讲到了,很多公司当扩张到一定规模,管理就开始失控,最后丢掉了核心业务,并且开始江河日下了,有些甚至被华尔街拆了卖掉。GE 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其管理水平在全球所有公司中是数一数二的。

GE 历来出“将相之才”,它的一个部门主管到了很多公司都能独当一面,它的 CEO 则更是难得的管理奇才。GE 历代 CEO 中,以上一任 CEO 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最为突出,我想用“国士无双”来形容韦尔奇也不为过。韦尔奇从 1981 年开始执掌 GE,到 2000 年退休。在这二十年中,进行了近 1000 次的企业并购和部门分离,把 GE 从全球十几名的公司,发展成全世界最盈利、市值最高的公司。1981 年,GE 的营业额为二百五十亿美元,2000 年达到一千三百亿美元,纯利润超过一百亿美元。GE 的市值从 1981 年的一百四十亿美元达到五千亿美元,全世界只有微软的市值在瞬间里超过五千亿。在韦尔奇担任 CEO 的二十年里,GE 每年给股东带来的投资回报超过百分之二十,接近巴菲特的波克夏.哈萨韦的水平。到韦尔奇退休时,GE 旗下有九个单独的部门,如果作为独立的公司,都有资格入选财富五百强。

和很多跨国公司空降的 CEO 不同,韦尔奇是 GE 土生土长的,他全部的职业生涯都在 GE 度过。1960 年,二十五岁的韦尔奇从伊利诺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就进入 GE 从事技术工作。十一年后,他成为 GE 最年轻的部门总经理,又过了十年,他成为了 GE 历史上最年轻的 CEO,那一年他刚过四十五岁。在 GE 工作了二十年后,韦尔奇对 GE 这个百年老店的优势和问题看得一清二楚。和很多历史悠久的跨国公司一样,GE 在管理上官僚作风严重,在业务上保守,在分配上平均主义。在整个七十年代,GE 没有什么发展,人数却年年增加。到八十年代初,GE 的员工数达四十一万之多,但是它只在传统的供电、发动机和照明领域还保持着原有的优势,其它部门都差强人意。

韦尔奇上任后和现在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出的口号相同,就是变革。(很巧的是,奥巴马现在的年龄和韦尔奇当年差不多。)首先,在人事上,它将高管(Executives)的人数裁减了一半,同时裁掉了 10% 表现最差的经理。GE 以前级别森严,上下级沟通渠道不畅,韦尔奇为了改变这种风气,有时很不“职业地”越级了解情况或者传递自己的想法。韦尔奇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认为,他这种不守规矩的做法是他给 GE 带来的最大价值。像 GE 这样“传统”的公司,以前只有高管们有股票期权,而一般员工是没有股票期权的,韦尔奇改变了这个规矩,将期权的范围扩大到三分之一的员工。在接下来的五年里,韦尔奇裁掉了八万雇员,并且通过出售一些部门又减少了三万雇员。到 1985 年,GE 只剩下三十万人,而韦尔奇同时也得到了“中子弹杰克”的恶名。

在 GE 的业务发展方向上,韦尔奇做了重大的调整,他大刀阔斧地出售了很多部门,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并购。其中最著名的并购是通过将 RCA 私有化而收购美国最大的广播电视网 NBC。我们在前面讲到,RCA 是 GE 的一个子公司,但是同时是一个单独的上市公司,很多股票在其它股东手里,RCA 同时拥有 NBC 的一大部分股份。1986 年,GE 回收了 RCA 全部的股份,从而将 NBC 变成自己的独资子公司,并且在电视和娱乐业站领了制高点。RCA 除了 NBC 的电视网外,还有很大的电视机等家电业务,但是韦尔奇根本不看好它那曾经辉煌的家电业务,转手卖给了法国的汤姆逊(Tompson)公司,同时换来了汤普森的医疗仪器业务。在这两次重组中,GE 甩掉了低利润、竞争激烈的彩电业务,获得了两个高利润而且有前景的电视网和医疗仪器业务。这两个部门现在都是 GE 的支柱部门,而并购了 RCA 家电业务的汤姆逊果然江河日下,后来不得不将它卖给了中国的 TCL 公司。

韦尔奇在 GE 的 CEO 生涯中另一个大手笔就是大力推动金融资本与制造业相结合,将原来 GE 很小的消费产品贷款部门,扩展成 GE 的商业银行(GE Money Bank)和提供制造业的贷款、保险和金融咨询业务的 GE 金融部门。同时韦尔奇通过合作和收购,在不到十年里,将 GE 的金融业务扩展到全世界。今天,GE 商业银行在全球五十几个国家有分支机构。今天的 GE 基本上保留了韦尔奇留下的布局,经过业务重组,GE 成为最具有活力的公司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韦尔奇是让恐龙跳舞的人。

韦尔奇不仅留给了 GE 一笔丰厚的财富,包括在全球庞大的资产、价值几百亿美元的 GE 品牌(注释:GE 的品牌今天值五百二十亿美元)和管理之道,而且长期培养出众多工业界领袖。由于 GE 的每一个部门都堪比一个财富五百强的公司,并且很多部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联系,比如 GE 工业部门和它的 NBC 就没有什么关联,因此,GE 为每个部门设立了一个独立的 CEO(相当于政府的省长)。韦尔奇从这些人里面提拔和培养他的接班人,其中最著名的是三个候选接班人 Jeff Immelt,Jim McNerney 和 Nardelli。韦尔奇在它任 GEO 的最后几年里,非常注意培养和考验他们三个人。但是,GE 最终的 CEO 只能有一个,而 Immelt 在竞争中胜出了。McNerney 随后去了 3M 公司担任 CEO,几年后他担任了波音公司的 CEO,扭转了波音对空中客车的颓势。另一位候选人 Nardelli 离开 GE 后担任了美国最大的建材公司 Home Depot 的 CEO,五年里将 Home Depot 的营业额和利润翻了一番,但是因为他没有能提升 Home Depot 的股价被赶出了公司,现在 Nardelli 是克莱斯勒公司的 CEO。Immelt 经营 GE 的策略用中国的老话讲就是“萧规曹随”。他完全沿袭了韦尔奇的经营策略。也许是自觉没有韦尔奇那样统帅超级大公司的能力,Immelt 将 GE 的部门进一步合并,现在便剩下了上述的六大部门。

韦尔奇退休后,他的一举一动仍然引人注目,他多次前往中国和国内的企业家聚会。他的自传《韦尔奇自传》成为全世界最畅销的图书之一。它的中文版从各大图书城到地铁和路边的小书摊上都有出售。

有人认为韦尔奇不过是运气好,因为八十年代美国总统里跟上台后,美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了六七年,而同时上台的韦尔奇不过是沾了里跟的光。到九十年代,由于苏联和东欧解体以及中国的开放,带来了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GE 又沾了这个光。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如果 GE 在八十年代没有韦尔奇,它很可能像 ATT 那样,让华尔街拆了卖了,而华尔街会美其名曰单独上市。好一些的情况是,GE 像德国西门子或者荷兰飞利浦那样,虽然没有解体,但是也没有发展。因此,没有韦尔奇就没有 GE 的今天。韦尔奇接手 GE 时,它有很多的资产但是却不能盈利。这种公司,最容易被投资者(或者叫投机者)拆了卖,因为它有很多固定资产,只要将它亏损的业务全关闭后,便能卖出好价钱。(而微软和 Google 这种固定资产不多的公司,拆了卖不出什么好价钱,投机者不感兴趣。)实际上,华尔街一直在研究 GE 将它的工业部门或者 NBC 卖掉的可能。韦尔奇不是 ATT 那些短见的股东,他要建立一个全球最大的经济联合体。他知道与其让华尔街对 GE 动刀子,不如自己做手术。像 GE 这么大的公司,已经不是一两个大发明可以让它转基因、转型了,它要想成功转型,必须发现并培养出一个新的行业。因此,韦尔奇不断地淘汰前景不好的商业部门,不断地融入新兴的产业部门,经过二十年时间,终于成功的将 GE 从传统的工业公司打造成集高科技、高附加值服务、金融和娱乐于一体的航空母舰。

后韦尔奇时代的 GE,每年仍在在持续高速发展,而且发展速度是美国 GDP 增长速度的三倍。从 2003 年到去年 2007 年,GE 仍保持每年 14% 的营业额增长和 16% 的盈利增长。(见下图,单位亿美元)

图 17-1 GE 营业额和盈利情况

但是 GE 已经无法沿袭韦尔奇时代的发展的速度了,因此它的市值多年都没有得到太大的提升。今年,作为一个商业银行,GE 也无法在这次的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到 2008 年 11 月,GE 的市值已经比一年前缩水了百分之六十。但是,由于 GE 有很好的管理经营和健全的体制,并且各个领域都在同行业中有最强的竞争力(即使今天为它带来一些问题的 GE 金融部门,在整个金融领域中问题也是最少的。),因此包括巴菲特在内的长线投资家仍然看好 GE 并且最近大量注资 GE。

GE 虽然庞大,但是从来不缺乏创新。它的创新早已经不是在一两个技术和一两种产品上了,而是行业的创新,它在历次技术革命中都没有落伍。作为发明电灯并且最早利用电的公司,它是电气时代的先锋,而后它又掀起了无线电和电视的浪潮。在近二十年全球信息化浪潮中,它没有参与计算机技术的竞争而是另辟蹊径在医疗仪器方面开创出一片新领域。近几年来,随着世界对全球变暖的关注,核能和可再生能源(风能和太阳能)将取代一些传统化石燃料(原油、煤炭和天然气)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 GE 早已在这两方面取得了领先。当金融危机过去后,GE 仍将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竞争力的公司。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