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第六节 间接言语行为

发布于 2023-04-06 12:00:02 字数 115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根据上节所述,ECM也可用来很好地解释间接言语行为现象,因为人们可用事件域中的某一子动作A1 来表示另一子动作A2 ,或表示整体行动Action,或整个事件域E,这就等于用一个言语行为来表达了另一个言语行为,因此该模型也可为间接言语行为作出清晰而又合理的解释。如Schank & Abelson(1977)所述“乘车去某处”脚本,也可视为一个事件域,它主要包含如下一系列子动作和事体:

“乘车去某处”是一个整体事件域E,可突显其中某一子动作来喻指整个事件,如:

[5]A:你是如何来的?
B1 :我有辆车。
B2 :我上了车。
B3 :我是开车来的。
B4 :(指着停在不远处的车)我刚从那辆车上下来。

B的四种不同回答实际上突显了整个事件域E中不同阶段的动作A或BAB,它们分别用不同的子动作来表示整个事件“乘车去某处”,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来看,当属一种间接言语行为。

Panther & Thornberg(1999:335)也曾运用了类似的方法来分析言语行为,他们将一个言语行为视为一个行为场景(Action Scenario),它是由几个时段或细节子动作构成的,例如指令性言语行为场景可包括:

ECM的分析与Panther & Thornberg的三时段分析法是基本相通的,现对比画成下图:

图 7.4

如上节例[3]中仅用整个事件中一个子动作(把垃圾拿出去)来替代了整个事件(倒垃圾),这也是用一个言语行为代替了另一个言语行为的现象。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